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在郯城县花园镇刘湖博士村,这个因走出多位博士而闻名的村落,将智力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正勾勒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生动样本。
爱心妈妈织密日常关爱网:从“一月一主题”到“成长合伙人”
端午节当天,“小博士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在刘湖村大学堂开展“粽香伴童趣 温情暖童心”实践活动,活动现场,留守儿童们专注地制作香囊和红彩绳,并亲手包粽子送给村内的老人,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支由10名本村女性组成的队伍,以“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陪伴”为核心,构建起“全时段关爱链”。“我们不仅是临时家长,更是成长合伙人。”团长李丹说,“小博士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坚持每月一主题,着力为留守儿童构建丰富的实践活动。
博士导师锚定精神成长坐标:从“博士连线”到“价值观播种”
花园镇创新“博士连线”模式,博士们用视频连线形式分享自己从农家子弟到励志学子再到行业精英的成长故事,侧重于“如何面对失败”“怎样制定目标”“如何提升学习效率”等主题,并将前沿科技知识以实景操作、科幻故事等形式浸润童心,为孩子种下“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通过这种“思想引领+学业规划+人生导航”的三重帮扶模式,实现由“单向教导”到“双向价值观”的精神共振。截至目前,已成功进行“博士连线”3期。
全环境育人的“化学反应”:从“单点帮扶”到“良性循环系统”
行走在刘湖村,处处可见育人元素的有机融合。博士巷的“成长许愿墙”上,孩子们的梦想卡片与博士们的寄语相映成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暑期课堂”里,大学生志愿者与爱心妈妈、博士导师形成接力守护。这种“社会资源集约化、关爱服务精准化、育人场景生活化”的模式,使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刘湖村的实践证明,全环境立德树人需要将乡土智慧、智力资源、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构建起“人人是育人者、处处是育人场、时时是育人时”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讯员 李靖)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