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苏村镇:提经济、创环境,乡村振兴大步走

2022-09-27 13:2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梁红国 欧瑞璋 王雪 赵文博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红国 欧瑞璋 见习记者 王雪 通讯员 赵文博 临沂报道

  沂南县苏村镇境内,几条联系各地市的重要道路穿梭而过,现在,经常往返于这些道路上的人们感慨最多的,就是苏村镇面貌的变化:道路整洁,屋舍俨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镇容镇貌的改善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欣欣向荣的全镇域画卷,展现出一条富裕村居、乡村振兴的奋斗之路。

  经济稳,群众生活更安心

  蔬菜种植是苏村镇的主要产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黄瓜种植是传承多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热潮逐步推进,在山东省农业厅下派的第一书记的帮扶引领下,苏村镇发挥以黄瓜种植为主导的蔬菜种植产业的优势,整合零散资源,镇域种植面积达到3.5到3.6万亩。为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苏村镇投资5000万,配比各个产业项目,发展黄瓜蔬菜深加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找到准确发展定位,苏村镇迅速打开了局面。一方面,果蔬种植大棚的建设保证了水果蔬菜的品质稳定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村集体经营带来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大棚管理和种植可以为周围村庄提供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径,个人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同时,在产业链建设基础上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合作,实现了村企共建的良好局面,成为村苏村镇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环境美,人民生活更宽心

  在苏村镇党委的领导下,陈家官庄村筹划建立的恒温果蔬大棚,一期工程占地50亩,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是沂南县标准最高的大棚。陈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堂介绍,项目建设是由苏村镇党委政府和村集体共同引资招商,投资接近400万元,打造产业链。王桂堂表示:“大棚建成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200到300个,产业园区的建立也不断地吸引就业人口,总共可容纳1000多人就业,到现在为止,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发展的越来越多了。”

  乡村振兴路是一条经济提振和村居美化并举之旅,产业经济带来的效益最终落实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上。为实现村庄优化,提升村庄的环境整治水平,完善村庄布局,苏村镇积极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美化工作。居住在陈家官庄村的老党员杜守正见证了村庄的美容过程,他的院落从村子后面搬到了路边,日常生活方便了不少,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村里修了柏油路,建了小广场,配置了路灯,大家伙也有了娱乐的地方。我自己的房子现在也很舒服,住得舒心、住得美!”

  文化兴,苏村居民更舒心

  苏村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承担着乡村振兴的重任,日复一日的兢兢业业铺垫了如今焕然一新的局面,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苏村镇党委书记高燕妮整合各方资源,带领苏村镇建链、强链、补链,发挥传统黄瓜产业的优势,规划育苗棚、标准种植棚,深加工项目、市场销售项目、废弃秸秆处理,实现全链条的发展。高燕妮表示:“通过美丽乡村的打造、和谐村居的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健康发展,苏村的各项生活指标越来越优化,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打造和谐富美新苏村。”

  筑牢经济基础,下一步,苏村镇将着力于文化建设,规划文化建设用地,建立地标性文化建筑,形成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发挥人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经济、创环境,乡村振兴大步走。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