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自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以来,沂南县湖头镇立足自身传统农业实际,认真分析工业经济不强、农业资源丰富的现状,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条主线,确定了“大田地·大天地”发展思路,坚定乡村振兴共赢共富目标,内挖潜力、外拓资源,探寻更多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五种举措实现了村企共建同频共振,走稳走实乡村振兴合伙人湖头模式。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17个,正在实施的项目6个,新落地项目2个,正在洽谈的项目2个。
突出党建引领,以合作社趟路子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湖头镇村集体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主打模式。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弃耕弃种较为普遍这种现象,鼓励村集体做好土地流转结合文章。由农业工作线牵头,多次召开分析研判会议,结合本地大棚黄瓜、陆地生姜、地瓜种植等,新确定10个适度规模化发展种植片区,因村制宜拓宽发展思路。肖宋哨村集体合作社发展的600 亩金银花,以往没有找到固定的销售渠道,市场价格不高且不稳定,与山东中平药业有限公司建立村企共建合作关系后,公司以每斤70元的价格收购干花,今年收获的3万斤干花,村集体可增收20万元,合作社社员分红可达3万元,集中采花期基地务工人员每天多达300余人,均可增收9000元。“合伙人”让村集体找到了增收路子,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增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信心,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深挖农业潜力,向集约化要效益
湖头是传统农业大镇,辖区新建1.5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完备,是沂南县重要的粮食集约化生产片区;同时也是饲料生产大镇,有2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家禽饲料,立足这种资源优势,湖头镇深挖内在潜力,建立了“粮食生产+饲料加工”的村企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化零为整,实现集约化生产。依托水由村土地股份农民合作社350亩耕地,与志兴农机、卧龙种业、中化化肥等建立“合伙”关系成立粮食种植联合社,实现农机、种子、药肥全流程供应、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仅种植成本就节约了3万元。另一方面建立村企合作,实现最大化共赢。通过梳理村企供需清单,发现驻地企业临沂合慧饲料常年收购玉米用于饲料生产,镇政府撮合水由村与其建立村企共建关系,提前预定了今年的玉米,以每斤高于市场5分钱的价格保底收购,目前已全面收获,进入交易阶段,村集体将实现增收10余万元。
盘活闲置资源,让村集体占股份
盘活闲置资源,吸引项目落地,是促进村集体增收的重要方式。湖头镇通过建立“三张清单”,共摸排集体闲置房屋、空闲地等有效资源5处,并建立资源管理台账,在对外招商中首推首选,目前,陆家哨、双河2个村已成功引进新项目。双河村将废弃多年的老学校盘活再用,村集体以土地租赁、资金入股两种模式,与临沂鑫之隆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合伙关系,将闲置的7.7亩建设用地,以每亩5000元的价格租赁给公司,并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队配套资金120万元投入车间建设,有效缓解了企业落地资金难题,公司按照每年6%的比例为村集体分红,双河村年可增收11万元。项目于8月份正式签约施工,现已完成车间主体框架建设,预计年前投产运营。
拓宽合伙渠道,靠朋友圈增活力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吸引外部资源,壮大“合伙”力量。在沂南县工商联、济南市沂南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参加了第二届山东省“乡村振兴•数商兴农”发展论坛,并经多次反复洽谈、对接,最终与山东安增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乡村振兴合伙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安增益公司立足湖头黄瓜特色产业,以及具备的规模、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结合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农业的需求,正在打造5000亩生态黄瓜阿里数农淘菜菜农场项目,通过黄瓜生态种植,实现提质增效。经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以阿里巴巴订单农业带动黄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镇黄瓜产业预计可增收5000万元以上。
实现种养一体,为大循环做保障
近年来,湖头镇已构建了东部苹果、西部蔬菜、中部草药、南北养殖的总体发展框架,正在加快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一体化推进步伐。东城子村位于长虹岭地带,是典型的岭地,老百姓种地不够本钱,300块钱一亩就往外租,建立合伙关系后,德成农牧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发展智能笼养肉鸡和有机粪肥生产项目。初期生产的有机肥面临老百姓不认可、难推广的问题,东城子村积极帮助企业想办法、拓销路,并在鑫城果蔬种植合作社率先使用,提高了老百姓的认识,打开了销售市场。下一步,将围绕农村散养畜禽产生的粪污,探索集中收集处理模式,解决村里最头疼的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山东云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自有的兔业养殖基地,与青岛新希望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围绕循环种养模式,在周边3个村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有机粮”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增效。
实践证明,“合伙人”制度充分利用了村企现有资源,最大实现了村企民三方共赢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湖头镇将继续围绕全县123456工作推进体系,综合考虑自身传统农业和畜禽养殖实际,延伸种养循环、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等产业链条,探索适合更好发展的路子,壮大集体增收、实现村企共赢,推动生态与产业走上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融合发展路径。(通讯员 程建凤)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