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沂南县岸堤镇通过探索创新“搭建四个平台”“创新三种模式”“用活两个结合”“健全一套方案”的“四三二一”工作途径,促进“人钱地”要素高速集成,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搭建四个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强“头雁”,搭建干部能力提升平台。开设农村干部大讲堂,结合党建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设立“岸堤镇农村干部大讲堂”。成立治村导师团,由老干部、老党员等各类乡贤组成乡村振兴治村导师团,对村组工作问诊把脉,促进干部成长。开展党建“五个一”品牌创建,通过百千工程建设,促进雁阵型村居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
围绕引“归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成立岸堤镇青年人才协会,充分吸引在外优秀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不断促进智汇岸堤。在小峪庄设立小微归雁创业园,成立项目工作专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郑州果树研究所沂南试验站、蚕宝宝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六产项目顺利落地。探索实施土地托管,实行统一流转,以朱家林农业种植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合作社带动,托管土地1.2万亩,为鸿雁工程建设提供了“地”的保障。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及各类专项帮扶资金,对水、路、电、网等进行提升,拓实园区内生产条件,为归雁反哺提供基础保障。
围绕育“鸿雁”,搭建新农人培养成长平台。结合农业部门农民职业培训,对种养等带动大户,开展种养、加工、电商、民宿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育田朝霞、陈林庆等民宿管家36人及公仆等电子商务新能人27人。设立“鸿雁讲坛”,利用每月“村民日”,由农村种养能手等“鸿雁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吸引、凝聚、培育更多的职业新农人,形成鸿雁人才雁阵效应。
围绕壮“雁阵”,搭建片区一体化建设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朱家林雁阵型村居联合党委,为“雁阵”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借力“村民日”“户户到”“积分制”等党建五个一活动开展,不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为“雁阵”工程提供“人”的保障。
创新三种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创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模式。依托镇域内安德鲁水果加工等项目,大力发展订单式草莓种植,当年种植草莓260余亩,直接带动种植户680户。依托安德鲁巨大的水果需求,整合片区1.2万亩珍珠油杏种植,直接带动2360户实现产业调整。
创新四雁人才,引领产业融合模式。依托“四雁”工程建设和乡镇振兴合伙人政策落实,充分吸引“归雁”人才杨兴国、杨国超兄弟二人、返乡大学生张宁等返乡创业,创办山东蒙嫂茶业和佳嘉源食品等项目,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实现农业新六产不断融合,“雁阵”效应明显。
创新产景一体,丰富乡村业态模式。发挥大峪庄等村联合成立汶之岸乡村旅游联合社优势,对现有的23套民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运营,全面提升民宿品质,打造“以旅留宿”“以宿促旅”的特色民宿品牌。
用活两个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结合百千工程,狠抓美丽乡村建设。组团谋划村庄整体发展思路,借力上级专项资金600万元,对片区集中进行全面提升,目前累计铺设停车位117个,建设口袋公园等节点26处,修整墙体2300余米,栽植绿化苗木7800余株,环境的提升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平台。
结合改革创新,狠抓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改革创新文章,持续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发展, 5.2万人次参与村民大会,干部户户到走访群众1.5万人次,并深化实施“积分制+456”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采取“积分制+村民大会+胡同长”的系统布局,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向善向好的和美乡村生动发展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健全一套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机制保障
为系统推进乡村振兴,集成要素支撑,坚持制度集成,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在每个党支部创办一个合作社、开设一个大讲堂、设立一个村民日,实施一个户户到、推行一个积分制等党建“五个一”工作基础上,按照“五个十大”“八大突破”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岸堤镇党建“五个一”品牌创建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从党建引领、产业引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布局,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讯员 代恩全)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