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沂南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育“活”乡风文明,为建设现代化富美乡村聚势增能

2024-07-03 11:4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程奕霖
play

  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从实际出发,根植乡村土壤,洞察农民需求,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民生福祉不断向前,大力发展以文兴农新业态,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开拓出一条做强富美村居、做靓文明乡风的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深耕“乡土情深”,以文振村

  南村社区共有2880口人,党员111名,200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南村社区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全村固定资产达到22.1亿元,社区集体收入1.49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先后荣获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充分就业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山东省文明社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4年6月7日上午,南村社区开展第十批免费青年楼分配工作,17名年满22周岁的南村青年,每人免费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楼房。南村社区自2009年开始分配免费楼房以来,南村社区已免费分配楼房211套。

  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自豪感,南村社区强化物质激励,将居民乐享机制纳入居民公约内容,年满22周岁青年村里免费分配一套婚房;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每人发放7000元生活补贴,60岁以下居民每人每年4000分红;定期组织为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逢年过节发放花生油、面粉等福利。南村社区将居民行为评估与社区治理结合,促生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源发动力,从而“把组织建设起来、使乡风文明起来”,提炼“孝为先”“善为本”“和为贵”为中心的美德要素;将婚俗改革、恶俗婚闹整治纳入居民公约,推广喜事新办新模式,做好宣传教育,激励广大青年自觉倡树文明新风尚。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兴村”助力现代化新农村文化发展,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创造了“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南村模式”,交出了一份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南村实践新答卷”。

  厚植“文明铸魂”,以文化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倡树乡风文明,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文明乡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动机”,农民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受益者和主人翁。南村社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力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之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村史馆、乡愁馆、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场馆,做到村史收集、场馆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南村村史馆成为县内最大、内容最齐全的村史馆之一,不仅村民经常前往参观,而且吸引省内外众多党建、研学团队慕名前往参观学习。

  创新让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美在农家”示范户评选活动,并让居民参与各项评选中,通过村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评选小组交叉进院入户参观、打分、评比,激发居民建设乡村文化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既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同时促进乡村治理。看得见的乡村风貌,留得住的乡土记忆,是凝结人们故乡情结的重要纽带,往往成为激发广大农村群众奔赴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南村社区坚持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大喇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成立社区文工团,自编自演了许多接地气、群众爱看的文艺节目,走街串村演出。文工团骨干成员“新红嫂组合”于2017年3月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老区群众的崭新精神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成就。

  赋能“乡旅融合”,以文兴业

  乡风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二者双向赋能、密不可分,巧为文化赋能,亦可点“文”成金,南村社区做好做深“融”文章,把乡村文旅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新动能。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南村社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打造了旅游扶贫“常山模式”。2008年,南村社区在常山庄村建设了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2021年,南村社区建设了国内首部实景沉浸文献史诗剧《沂蒙四季》,以“普通百姓,国家英雄”沂蒙红嫂为主线,融政治性、艺术性和群众性于一体,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成为沂蒙红色文化新亮点和具有模式创新意义的文旅融合项目。《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识字班》等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其经验入选了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景区增收经验分别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扶贫培训教材《新时代旅游扶贫面对面典型案例篇》、国家发改委《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和国家文物局《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通讯员 程奕霖)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