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幸福大道越走越宽广

2024-09-19 11: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兆明
play

  “交通先行”始终是最强劲的脉动。沂南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在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沂南农村公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20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2935公里,成为一张覆盖全县城乡的科学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欢腾跃动的灵动脉搏,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最美农村路”奏响更加富裕美好沂南发展的最强音。

  实施大交通战略

  “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是过去沂蒙交通的真实写照。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沂南县只有公路18公里,交通道路建设由几乎是一片空白,到1963年,全县只有2部汽车,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沂南的交通基础十分薄弱。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马路,阻碍着沂南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致富步伐。当丰收的农产品因为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时,当封闭的生活环境阻挡了年轻一代改变命运的理想时,人们对道路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要致富,先修路。”群众的心声,就是党和政府的心声。在老百姓的热切拥护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沂南县各级党委、政府统一了这样的认识,于是,通过以工代赈、民工建勤和地方筹资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修建公路281.6公里,各区都通了汽车。“通”的问题解决了,但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和财力有限,交通发展仍然滞后,公路里程短、等级低、弯急、坡陡,路况差。

  修好路,修大路。1990年开始修建油路,解决“好”的问题,于是数万劳动力、各类工程机械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县城到17个乡镇200余公里的公路施工现场,沂南的公路建设开始了数量型、质量型的跨越。当全县17个乡镇油路全面完工时,最边远的高湖乡,到县城的距离缩短了1个小时,一个快速的乡乡通油路网给沂南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便利。这一改变,初步解决了制约沂南交通的瓶颈问题,对于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加强交通战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地改善了沂南县的交通环境,交通通行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的运输量对沂南县的交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大道畅通,也就是上等级,上水平,发展大交通。1997年以来,沂南确立了以境内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大力加快全县主骨架公路建设,全县共投入到交通建设上的资金达100多亿元,新建高速公路51.8公里,新建地方公路200公里。到2002年,沂南的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00公里,畅通的公路把沂南的山山水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构筑大交通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沂南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条高速运转的轨道。站在区域联系、市场联动、交通联结的大背景下审视一个地区的发展,毫无疑问,其交通发展水平必然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只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才能支撑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于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沂南县委、县政府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出台,在这个发展战略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城四基地”。在支撑这个发展战略的中心工作中,“交通先行”无疑是关键词。2003年以来,沂南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开展“道路交通建设年”,聚集全县上下的合力,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使全县的公路逐步实现网络化。4年间,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改造资金4.6亿元,建成硬化路1550余公里,大中型桥梁102座,全县600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把乡村道路修到了村、修到了户,有的修到了田间地头。“村村通”使一些乡间小道、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使沂南百姓真真正正尝到了甜头,彻底地改变了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

  思想的解放决定了行动的效率。积极完善主要干道、加强道路安全建设、不断延伸路网辐射……2006年--2009连续4年,全县交通工作突出了“发展、创新、服务、和谐”四大主题,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建设了高界公路沂南段、依汶汶河大桥、双堠蒙河大桥,奥柯玛东通火车站、泉重公路沂南段、沂河生态路一期工程、匣石大桥道路等重点工程。

  在全面贯彻和落实“十一五”规划及惠民政策的实施下,沂南县建成了胶新铁路为主动脉,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相连接,农村公路联网的大公路网,一个“两高一铁”“六纵六横”四通八达、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正承载着沂南人民“活力、实力、魅力”的愿望快速构建……

  打造大经济圈

  2009年—2011年,沂南县确立了建设打造“临沂半小时交通圈”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开工建设界南公路和沂蒙生态大道。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大水城”的决策,开工建设沂河生态路二期工程。沂南的交通发展再一次被置于一个新的高度中,沂南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交通先行意识”和“枢纽意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钱从财政出,意味着交通建设将通过创新机制重新构建融资平台,扩大资本金,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建设更加迅速、完善的交通网络;意味着大手笔的交通建设正在全力破解资金难题,沂南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势推进。3年间,县财政累计完成投资达4.4亿元。

  2012年以来,沂南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强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给沂南交通带来发展机遇,到2018年,县财政累计投资达15亿元。先后实施了农村公路“村村连”工程460公里,建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公路、岸堤镇村公交公路,马牧池常裕公路,常石公路、“一点两区”扶贫公路等重点道路260公里,新建双堠蒙河大桥、沂河右岸汶河大桥、依汶汶河大桥等大中桥梁20余座。先后对200余公里老油路实施了改造,建设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20公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公路建设,创造了沂蒙交通建设史上领导重视程度最高、上级支持力度最大,干部群众认识最统一、组织指挥最得力、工作成效最显著、工程进展最快的项目建设纪录。2015年,沂南县被国家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公路管养先进集体”、2016年,“全省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现场会”在沂南召开,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现场会”在临沂召开,现场观摩了沂南县管养的垛马公路、沂蒙生态路、沂河路,给予了高度评价。2018年,沂南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面提质增效。沂南县抢抓“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建设机遇,累计投资9.8亿元,完成提档升级工程442公里,自然村通达305公里,路面改善工程611公里,改造远里汶河大桥、河阳沂河大桥等大中桥梁93座,公交站棚497个,建成户户通道路75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美、由美到悦的转变,真正擦亮“沂蒙幸福路”农村公路品牌,“爱尚沂南·红色之旅”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2022年以来,沂南县把交通建设的重点全部转入到人民群众关心的工程项目上,投资6.5亿元实施路网延伸道路38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5座,建成户户通硬化路110万平方米,精心修筑的一条条公路使昔日行路难、乘车难、买卖难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古老的阳都大地再次焕发出盎然生机。

  四通八达、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带动了运输业繁荣发展,也承载着沂南人民美好愿望的实现。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万余台,年客运量1020万人,年货量达2100万吨公里,全县拥有营运客车304台,出租车230辆,汽车、摩托车维修厂家120家,客运跨省线路5条,跨市线路17条,市内线路9条,城乡线路43条,城市公交线路6条,镇村公交线路3条,旅游专线1条。年客运量达700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达15368万人公里,所有行政村开通了农村客运班线,老百姓乘车更加便捷,“出了家门进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的便捷交通已经进入乡乡村村,城乡差距在农民的出行之间进一步缩短,98万沂南人民在殷实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享受着交通的便捷。

  大道通衢,联通世界。路桥之上,承载着沂南的过去,亦连接着沂南的未来。75年铸就一座交通丰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勤劳智慧的的沂南交通人将会始终不渝履行职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励精图治,发奋工作,努力和全县人民一道,同建交通伟业,勇当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通讯员 孙兆明)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