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孟良崮国有林场,那片葱郁的林海背后,有着一个祖孙六十多年接力护林的动人故事。李焕彩、李长果、李楠,这祖孙三人都是沂南县依汶镇冯家村的村民,也是孟良崮国有林场黄石山林区的护林员。他们用青春默默守护着这片山林。
1962年,年仅19岁的李焕彩从村里接下了护林员一职,当时除了记工分,没有其他任何报酬,就连护林的工具都是李焕彩自制的。凭借着对这片山林的热爱,李焕彩没有丝毫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在巡山的道路上,饿了就啃煎饼,渴了就喝凉水或者吃残雪。直到1971年后,护林员才每年有了1500元的补助。
社会转型时期,集体与农户产权不清晰,不少人上山砍伐树木,很多地方出现了毁林事件。可五道梁一带却一棵树木也没少。李焕彩与同伴日夜守在山上,哪里有动静就冲到哪里,把树木当孩子护着。
从1962年到2010年,李焕彩每天要步行25公里,翻过五道山梁,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始终坚持巡山。48年的时间里,他每年走烂20多双鞋,累计走了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还多。
护林的过程也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面对偷挖树木的人,他“以一敌六”毫不退缩;在骆驼梁的密林中,与一头狼对峙,李焕彩最后用铁锨敲击石头,总算吓跑了它;巡山时自己不小心摔断了小腿骨,为了省钱没去医院,在家里躺了4个月后又重新回到五道梁。
每天的巡山,李焕彩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家里,5个孩子和自留地只能交由妻子打理照顾,家中常常揭不开锅,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李焕彩内心也曾产生过动摇,是回归家庭还是继续护林?妻子王成真的一番话给他吃下了定心丸:“你去吧,我们支持你,这片山交给别人,咱不放心!”
2010年,每日25公里的巡山路对当时67岁的李焕彩来说已经变得力不从心,彼时的李长果在外有每月2500元的务工收入,而护林员每年只有1500元补助,但当父亲与他商量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打记事起,父亲就念叨,这片山林承载着红色记忆,是英雄之地,也是国家的财产,豁出命也要护好。”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后的李楠也投身到沂南县孟良崮国有林场工作,工作范围涵盖五道梁林区。他表示不能比爷爷和父亲做得差,会攥着这根“接力棒”继续保护这片山林。
李焕彩祖孙把青春都洒在了大山里。他们的接力守护,让这片层峦叠翠的林海更加的郁郁葱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在山林间踏出的每一步,都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在沂蒙山区奏响了一曲绿色的坚守之歌。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护林防火的队伍,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通讯员 高玮辰)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