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湖头镇:同心共建让小乡村过上了好日子

2025-01-10 21:2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祯茂
play

  走进沂南县湖头镇西太沟村膳优食品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完工,现场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墙面喷漆、水电安装、机械调试,一幅热火朝天的冬日建设画面。

  膳优食品项目是西太沟村2024年以同心共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的第一个试点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400万元,同时可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80余户。

  说起该项目的落地,不得不说该村开展的同心共建工作。“之前我们村是典型的无产业、无收入、无后劲‘三无’村庄,为了探索村庄发展之路,我们依托全镇同心共建的契机,通过不断地探索,也是走出了一条干群同心促发展的强村富民道路!”西太沟村党支部书记何树江说。

  同心共富,让村集体有了收入

  村集体没有收入,一直是制约基层村庄发展的瓶颈,湖头镇从产业兴旺入手,通过同心共议,把群众的心“统”起来,同心共谋,把群众的智“集”起来,同心共建,把群众的力“合”起来,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主角;同时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落实,充分挖潜资源,实现要素资源匹配,产业优化,不断强联、延链、补链,助力村增收、户致富。

  “我们村是典型的空心村,村中破屋烂房很多且闲置,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在今年2月份的村民大会上通过了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定。”何树江说。

  说干就干,在施工前,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指导该村工作开展,通过专班成员+村“两委”干部+胡同长+网格长的队伍,全面摸清村庄内闲置住宅底数,建立台账、入户征询,并坚持“三个一线”工作法干群同商议事,始终把住宅户“好声音”作为片区“怎么拆、怎么建、怎么安置、土地怎么用”工作主线贯穿始终,实现了过去“干部要拆”到“群众自我要拆”的转变,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仅用32天的时间,拆除农户宅基地 47宗,房屋 235 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5亩。

  土地有了,企业如何落地?何树江会同镇专班借力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引进了临沂膳优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的落地,为村集体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心共美,提升了村庄颜值

  9月15日,是中秋假期,当人们正在与家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时,西太沟村在外人才何树华正在驱车赶往回村的路上,车的后备箱装满了绘制墙画的涂料。回到村后,何树华简单和村干部寒暄后,就投入到了为村庄绘制墙画的工作中。

  像何树华一样,回村助力村建设的还有很多。前不久,村里修建户户通道路,何树江通过微信群发送了同心共建美丽乡村的通知后,村民们积极响应,相继捐助了价值10万元的混凝土材料,现如今这条长1000米的户户通道路已经成为了村民出行的必经道路;还有刚落地的膳优食品,主动为村庄铺设了2400平方米的五谷丰登一条街,成为了村民们谈论的“明星道路”;还有村民同心共建募捐的村标,一起利用老房子修建的红砖道路,家门口垒砌的小花园……在大家的努力建设下,西太沟村的旧村貌焕然一新。

  “村里是越来越好了,现在出门就是硬化路,门口就是小花园,夏天路两边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现在在村里住甭说有多舒服了!”村民丁元江说。

  同心共治,实现了乡村善治

  村里有了资金,如何“消费”推动村庄发展,成为了村委的难题。同时如何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解决“干部干、村民看”的这个老大难,何树江从蒲公英超市和孝善养老食堂找到了切入点。

  “我们这个村人口比较多,老年人也很多,子女在外边务工常年不回家的很多,这些老年人的吃饭也确实成了问题,我们村两委就研究商议办个食堂,让这些老年人吃上热乎饭,也解决子女们的后顾之忧。”何树江说。

  在找到了突破口后,何树江带领乡亲们办食堂、买食材,很快,食堂就建起来了。在这过程中村民们踊跃支持;但是长久的帮忙也会让村民“倦怠”,于是何树江建议在孝善食堂帮忙的村民每天可以获得蒲公英超市的积分,这样村民通过积分也可以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让村民干事也有了动力。

  在介绍积分制运用的成效时,何树江非常支持。他说:“现在我们将积分制运用到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村民打扫门前卫生可以积分、做好人好事可以积分、帮助村委工作可以积分……村民对于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了。”

  如今的西太沟村,通过同心共建,实现了干群一心、党群同心,从以前的脏破旧,摇身一变成了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村民富裕的美丽新乡村,完成了它的美丽蝶变。(通讯员 于祯茂)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