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文明始于心,长效见于行。一直以来,沂南县界湖街道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要求,找齐短板、补足弱项,推动辖区“颜值”、幸福指数、文明特质不断提升,用好“学”“引”“聚”“融”“宣”的“五字工作法”,打造群众身边“精神加油站”。
“学”先垂范,树立标杆新形象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方式,认真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形成“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班子成员领学、党工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小组促学、党员干部自学”的新局面,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深入。邀请县委宣讲团走进街道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把全会精神融入各类志愿服务和主题活动中,推动全会精神进村组、进网格、进企业,让群众在参与中深化理解、增进认同。
“引”领风尚,铸就文明新高度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治理高价彩礼、摒弃浪费之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模范带头作用,倡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请客从简”的要求,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婚姻事项提前报备制度,自觉作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表率。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健全完善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修订完善村民公约和移风易俗相关制度,明确婚嫁事宜相关规定、办事程序。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引导村民摒弃婚丧嫁娶事宜中讲排场、比阔气的攀比从众心理,以及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不良陋习,积极培育文明、健康、时尚的社风民风。
“聚”焦需求,奏响精神新乐章
聚焦辖区群众文化需求,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拓宽群众的文化视野。近年来,街道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重阳”等主题活动共9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巧妙地将勤俭节约、推广公筷使用、乡风文明等社会公德融入特色节目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艺术,于无声处传递正能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精神的富足。依托农家书屋文化阵地,举办了“书香界湖・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共10期,以一本本散发着浓郁墨香的书籍为桥梁,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乡村阅读平台,有效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组建19支百姓合唱团,开展了38次“同唱一首歌”活动,悠扬的旋律回荡在乡间田野,唱响农村文化生活的新风尚,让参与者在歌声中深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组织开展“文明讲堂”3场次,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道德心田,为街道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融”入志愿,绘就服务新画卷
打造街道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共15支,村级兼职志愿服务队伍18支,志愿者们以人居环境整治、理论宣讲、科普服务、健身体育、心理健康、乡风文明等志愿服务长期活跃在街村各个角落。“美丽庭院”评选转变生活理念;“垃圾分类”行动引领环保新风;“文明交通”劝导守护安全出行;“法治讲堂”普及法律知识……一幅整洁有序、环境宜居、邻里和谐的文明界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近年来,各村(社区)共开展专业志愿服务70余次,走访入户500余户,服务群众超2000余名,让文明之花在界湖绚丽绽放,营造出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持续引导文明新风向上向善。
“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时代正能量
利用居民广场常态化宣传,将勤俭节约、敬老爱老、反对陋习等美德镌刻在风景长廊上,打造特色“文化长廊”,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传播文明、守护文明。组织党员力量、志愿者队伍,深入村组,以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持续推进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吕济玲、李锡宏、吕秀琴、王守娟等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以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为标准,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按照规范流程、紧扣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创评工作,使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文明风气。
下一步,界湖街道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铆足干劲、夯实基础、探索创新,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和群众文明素质,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增强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界湖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通讯员 邢友卿)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