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梁红国 王雪 临沂报道
敬献素色鲜花、学习烈士事迹、重温入党誓词……清明节到来之际,沂南各地依托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开展了系列祭奠活动,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汲取奋进力量。
春深四月,松柏凝翠。在清明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怀的传统节日里,张庄中学的数十名师生来到南官庄烈士墓,迎着和煦的春风,以文明绿色的方式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为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绿色祭扫逐渐成为如今追思活动的基调。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师生自发清理烈士墓周边杂草落叶并致以鞠躬默哀,手捧白菊松柏代替香烛作为装点,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追思之情。带队老师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向同学们讲述了革命先烈们在战火年代的英勇事迹,追忆他们为国家人民牺牲奉献的生平,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以前觉得英雄很远,今天触摸到墓碑上的名字,才明白英雄就在身边,责任就在脚下。”带队教师尹纪胜参加活动后受到触动,他表示,开展此类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特别的意义,能帮助新生代力量“系好第一颗扣子”,以行动践行红色精神。
沂南县依汶镇也有着清明祭扫的传统习俗,既饱含对先辈的追思,也承载着红色基因的传承。每年清明,依汶镇朱家里庄初级中学都会组织师生前往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陵园里,团员、少先队员向革命先烈献上花圈,全体师生祭扫、瞻仰烈士纪念碑,以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哀思。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直面革命先烈的革命历程,深刻体会到革命的艰辛,明确自己作为新时代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除了学校组织的祭扫活动,当地民众也会自发来到烈士陵园和先辈墓前,以传统方式追思故人。他们将携带的食物供祭在墓前,有的还会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并鞠躬祭拜,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与怀念。依汶镇的清明祭扫习俗,是当地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将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并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依汶人奋勇前行,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沂南县苏村镇中心小学、苏村中学组织师生到刘鸣銮纪念碑、门庵子家庭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奠英烈主题教育。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代表韩智恩代表全体同学发言,她说:“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品德。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烈士陵园,苏村镇中心小学校长梅常贵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红色思政课,他表示,临沂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沂蒙子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们要把对革命先辈的感恩之情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革命文化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牢记家国历史,不忘来时之路。沂南各地举办的追忆先烈活动将爱国教育与文明风尚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在节日氛围中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推动了沂蒙精神、红色力量在乡村的传播,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精神源泉。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