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留田突围,是刻在咱张庄人心头的红色印记……”在沂南县张庄镇钮家沟村广场上,“红马扎 面对面”宣讲团成员李超正以鲜活的本土红色故事为脉络,将沂蒙精神的深厚内涵娓娓道来,为现场群众带来一场颇具感染力的沂蒙精神宣讲。
几名党员群众坐在一起,听宣讲员讲一讲红色文化、政策理论,在场听众不时发起提问,现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自3月以来,沂南县深入开展“红马扎 面对面”宣讲,宣讲员深入村居、社区开展面对面宣讲,宣讲员与群众零距离互动,新颖的宣讲方式深得群众喜爱。
这场宣讲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留田突围”这一本土红色IP,串联起“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红色“密码”。过程中,宣讲员以抗日爱国将领刘震东血染疆场、胡玉萍大娘四十年如一日拥军支前等红色故事作为延伸,用质朴的乡音土语深刻诠释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村民李大姐由衷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沂蒙精神是书本上的大道理,今天才明白它就藏在咱祖辈的故事里!希望以后多来家门口讲讲,我们闲聊拉呱的工夫就了解了家乡的红色故事,以后能讲给孩子们听。”
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报告式宣讲,“红马扎 面对面”宣讲活动采用“流动板凳课堂”的形式,用“拉家常”讲述红色历史,借“身边事”解读政策方针。这种“沉浸式”的宣讲模式,让理论传播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群众在哪里,我们‘红马扎’宣讲就延伸到哪里,党群连心桥就搭到哪里!”活动最后,宣讲员一语道出了“理论宣讲+群众+民生服务”模式的精髓要义。
接下来,沂南县将持续深化“红马扎 面对面”宣讲模式,分领域、分系统开展面对面互动化宣讲,把宣讲融入日常生活,让理论转化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得民心。(通讯员 刘鑫)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