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格化” 临沂市沂水县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2020-12-16 15:35:2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艳彩 刘祥德 孟祥熠 刘克涛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彩 通讯员 刘祥德 孟祥熠 刘克涛 临沂报道

  近年来,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沂水县分局坚持创新发展、需求引领、安全可靠的原则,以业务应用为抓手,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资源、联动数据、深化应用,打造精准治理、有效监管、部门协作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平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

  坚持部门联动、多网融合,打造“一张网”。生态环境网格化平台整合原沂水县环保局12369智慧环保云平台、住建局建筑扬尘管理平台、庐山服务局化工园区监管平台、行政执法局高空瞭望监管平台的部分内容,集成建设了高空瞭望监控、在线监测、网格化监管、重点企业视频智能监控、危废库智慧监控、移动执法现场调查监控综合性、多系统、统一登陆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平台,实行多网合一、一网运行。高空瞭望监控系统目前平台接入县城区4处高空瞭望监控,1处庐山园区高空瞭望监控,实现对城区及庐山化工园区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对全县64家涉水重点企业、58家涉气重点企业、21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4处水环境质量监测站,全天候监管,实现了对区域内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排放现状的实时监控、分析评价;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完成了包含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063个行政村的三级网格,基本实现网格全覆盖;重点企业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对全县无组织治理专项行动重点企业实施视频智能监控,在厂区出入口、洗车台、堆场料场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时传输、远程喊话、智能化监管;危废库智慧监控系统对全县危险废物重点管理企业实施视频智慧监控,实现实时传输、入侵移动报警、抓图存档、动态监管;移动执法现场调查监控系统,通过随身携带的单兵设备,实现实时对讲、高清图像传输,对执法人员执法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可以根据传回的视频做出应急指挥,提高执法效率。

  坚持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组建“一支队伍”。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东省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建设完成了县、乡镇、村居的三级网格监管平台,成立网格化工作队伍,构建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为网格员配备移动终端,明确各级网格和网格员职能,实行闭环流转、联动处置、分级监管,确保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促进网格事件高效处置。村级网格员发现问题,对可以处理的自行处理并归档,不能自行处理的上报乡镇级网格员。乡镇级网格员审核真实性,并判断是否可以处理。对可以处理的问题进行归档,不能处理的上报县级网格。县级网格处理乡镇级网格上报的事件,根据事件具体情况,进行任务的派发,协调监督处理,直至问题的解决。此外,平台管理员还可以通过智能视频系统,抽查重点企业,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对讲功能现场提出整改,同时通知网格员进行跟踪处理,形成上下联动顺畅,问题解决及时监管模式。

  坚持依法推进、数据安全,建立运行机制。结合《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机制的通知》,《沂水县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实施方案》,出台《沂水县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考核办法》,重点对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运行、管理等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运用到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沂水县分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围绕云、网、数据、应用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覆盖、自主可控的安全防护制度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互联网+网格化”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实践,破解了部分乡镇没有执法权或执法力量、经验不足,无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处置的问题,补齐了一直以来,乡镇(街道)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县乡协同联动不畅的基层治理短板。必须继续深化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环境监管效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