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沂水农商银行贯彻省联社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通过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等有力举措,全面下沉工作重心,扩大实体贷款投放。截至5月末,全行各项贷款204.97亿元,较年初增加8.15亿元,实体贷款余额156.59亿元,较年初增加8.24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效走访。方案引领明确目标。结合全行实际,制定《沂水农商银行“大调研、大走访、大营销”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以“大调研、大走访、大营销”为主题的专项活动,推动全行员工深入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细化制度强化帮扶。在前期整村授信和客群营销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客户分类标签,在农区网点划分外出经商客户、“四雁”工程等8类客户,在城区网点划分个体工商户、企业客户等10类客户,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客群精准分析,进行全覆盖走访。围绕需求创新服务。在走访中强化信贷政策宣传,做到“三个知晓”,即让客户知晓“贷款不用找人”政策;突出方便、快捷、普惠优势,让客户知晓一款普惠信用类贷款产品;组织辖内各支行主动融入村庄和社区,为客户提供定期公益服务、“24小时帮代办”等非金融服务,让客户知晓“为客户好、帮客户成功”这一利他品牌,增强与客户之间的粘性。
突出营销重点,分类提供服务。延伸大营销服务半径。为解决大调研中空心村多的问题,专项出台《在外经商客群金融服务活动方案》,抓住老人、孩子等关键人群,加强温暖服务,做好情感加持,通过村支书、乡贤等群体,有效推介客户,把控信贷风险。开展链式营销,以核心关键人群为纽带,以点带面,做好商圈产业链营销,提高营销产能和效率,目前,已前往青岛、济南等地区,为客户提供专属服务41次、服务客户1322户,金额7800万元,做到沂水人走到哪里,农商行服务就到哪里。聚焦重点项目和特色产业。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精度和深度,主动对接全县176个重点项目企业,逐户上门走访,了解项目进度和资金需求,推出“专精特新贷”等5款产品,全力支持客户做成项目,帮客户成功。针对各乡镇特色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定向支持,全力推动“一镇一品”特色产业链发展。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将“美德信用积分”作为贷款授信准入重要参考,并以此进行增信和利率优惠,对信用等级评价AAA级、AA级、A级的客户,最高可增加授信50万元,利率优惠最高100个BP。依托临沂审计中心沂蒙云贷系统平台,与沂水县“信用沂水”公众号实现系统直联,老百姓从两个公众号中均可查询自身授信额度、利率等,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银行自助放款,累计授信4.12亿元,增信2420万元,让利85.4万元,信贷营销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
提供特色服务,争做价值银行。拍摄农商“致富经”。对于前景好、效益高的项目,为致富带头人拍摄农商行版“致富经”,复制推广他们的技术、管理、销路等全流程环节,为创业农户提供配套资金服务,引导带动身边农户创业致富,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已举办乡村振兴合伙人需求对接会1次,授信3487万元,拍摄《蓝莓里的致富经》《蜜薯带来新曙光》等4期视频。打破传统“仅以资产授信”模式。对部分资产少的“不全好”客户,通过现金流、货物流、供应链锁定风险,创新专属产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已推出“直播电商贷”“流水贷”等特色产品,其中“直播电商贷”是以主播和商铺之间既成事实的应收账款为依据,在结算回款周期内按一定比例给予客户授信,不依靠资产授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结合沂水县域食品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特色,邀请直播电商平台做客沂水,由网点从客户中挑选全县口碑好、产品优的商户,牵线搭桥,为客户提供销路,达成合作,帮助客户成功,与客户同心共富。如,崔家峪镇上常庄党支部领办沂水县慧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沂蒙红嫂品牌直播平台,对特色产品满香园手工煎饼进行线上销售,取得较好营销成效。(通讯员 刘斌 王国栋)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