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为深化“青蓝工程”师徒协作效能,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沂水县第二中学于3月14日在明德讲堂一楼报告厅举办“青蓝师徒携手”教学研讨活动。为大家呈现了两堂诗意与思辨并重的语文课,展现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骨干教师经验传承的双向奔赴。
指导教师:杨乐,中学高级教师,她忠爱教育事业,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了25个春秋,多次获得市县级教学成绩奖、成果奖,获得沂水名师、县级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执教过市级公开课,在市县级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师德考核优秀。
青年教师:高元琳,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注重自身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坚持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她一直努力成为学生追光路上的点灯人,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用信念守护他们的力量,让每颗星星都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依托“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机制,本次活动由资深教师杨乐(师傅)与青年教师高元琳(徒弟)共同设计,执教的分别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柳永的《望海潮》及姜夔的《扬州慢》。
青年教师高元琳以“罗大经《鹤林玉露》中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并体会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师傅杨乐借助视频展示了昔日扬州的繁华与今日扬州的荒凉,点明诗词作为“文化记忆载体”的价值,衔接历史与文学视角。
课堂伊始,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婉约派词人柳永与姜夔,及其写作背景。柳词作为一首干谒词,旨在让布衣之交孙何提拔自己;姜词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黍离之悲”。紧接着,伴随着名家泛读的音频,同学们自由朗读,理解词义,整体感知词作内容。大家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读出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两篇佳作情感基调截然相反,一则描写杭州自然风光与百姓的安乐,一则写扬州城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寄予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心绪。具体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她们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展开激烈讨论,然后再进行纸笔作答,在此过程中,师傅杨老师学为中心的理念贯彻更为充分,高考意识、思维训练等更加突出,值得年轻教师学习。
公开课后,为了更好地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语文组学科主任周生宝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评课初始,两位老师就公开课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说课,之后大家谈体会、提建议。周主任总结道:整体看来,教师学科专业素养高,目标意识明确,课堂结构清晰,课堂导入新颖,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熟练。青年教师风格逐渐成熟,能够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蓬勃的教育活力,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高考意识还需要增强。
师傅的课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深度的思维引导,为青年教师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典范。学校党委赵忠峰书记最后指出:“语文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更多的是从中总结答题思路,发散思维、融会贯通,为将来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青蓝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教育薪火相传的桥梁。本次活动真正做到了名师引领示范,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又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教育的奋进之笔,早日实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目标。”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语文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才能致远。未来沂水二中将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推广“双师协作”模式,让更多的老师追逐名师,成为名师;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靠近名师,成为名师,从而更快更高地推进教育教学质量!(通讯员 袁中峰 高元琳)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