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山东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转变工作作风,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六种不良倾向,争当作风建设排头兵,谱写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戴好遵规守纪“严字箍”。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党的政治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更应“严”字当头,摒弃自甘平庸“差不多”的思想。以严格的纪律规矩约束自我,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刀刃向内从严治己,要树牢纪律意识,时刻挺纪在前,严守“底线”,不碰“红线”,绷紧纪律这根弦;以严明的法治思维推动工作,合法合规是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进一步树牢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做到依法依规执纪监督,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念好动真碰硬“真字经”。当前“四风”顽疾仍存抬头隐患,纪检监察干部要准确把握“四风”问题新形势新表现,紧盯春节等重要节点,打破拈轻怕重“做样子”、遇到难题“绕道走”的思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将纠治“四风”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冲破“不愿得罪人”的思想禁锢,坚持要“实在的里子”不要“虚假的面子”,敢于斗争、不畏强权、动真碰硬,做到“四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办一起、查实一起严惩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正风肃纪,倒逼党员干部不褪色、不变质。
用好绣花功夫“细字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防止口号喊罢“唱空城”的倾向。从细微之处着手,及时堵塞漏洞,精准查找新形势下诸如交易性受贿等更为细小隐蔽的风险点,织密织细防腐拒变的防护网,做好做细日常监督;从细节之处发力,加强问题查处,对于调查取证工作细之又细、一丝不苟,善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节,不遗漏一丝一毫的线索;对于案件闭环要慎之又慎、善始善终,确保证据链条细致完整、无可挑剔,切实提高工作精细度,保证办案质量。
做好调查研究“实字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纪检监察干部是履行监督专责的主力军,更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做实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杜绝撸起袖子“一边看”的作风。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盯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作风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信访线索,采取“四不两直”等科学的调研方法,真正深入基层一线看实际、摸情况,在全方面、多层次的走访调研中,了解问题根源所在,明晰群众真正所盼,坚决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的问题。
写好优质高效“快字文”。效率快慢是衡量工作作风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等不起的危机感和慢不得的紧迫感,坚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克服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作风散漫和“拖着干”的心态,真正把行动上高效率、落实上高标准贯彻到监督执纪、巡视巡察、责任追究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涉黑涉恶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要快查快办、快查快结,提高问责的时效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良好作风的形成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常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才能让不良倾向无处遁形,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在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答好“赶考卷”。(通讯员 吴昊)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