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每天中午11点,沂水县黄山铺镇尧崖头村的年轻党员张升华就准时来到了幸福食堂,帮老年人盛饭、为老人们送餐,再顺手帮老人收拾一下家务。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也成为尧崖头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尧崖头村凝聚“支部、党员、群众”三股力量,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强力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全民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基层治理社区(村级)实验点、市级美丽乡村、全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凝聚支部力量,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尧崖头村党支部探索“一核一约两组织”模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婚俗改革、志愿服务等工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核:建强村党组织这个核心。尧崖头村党支部成立精神文明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出台《尧崖头村支部引领精神文明工作方案》,为乡村文明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约:定好村规民约这一抓手。制定的村规民约注重褒优贬劣,将20名先进人物在“红榜”上进行大力宣传,并将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在“黑榜”上曝光,以舆论督促其改正,从而推动村内精神文明建设。两组织: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村党支部组建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等各方面主动靠前、全力服务。同时以“寸草心”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组建志愿服务队,聚合起以村干部、党员为主力,村内先进分子广泛参与的15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常态化志愿服务中感召群众。
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结合党员量化积分,每季度开展“精神文明龙虎榜”评选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在打造“三个样板”中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殡葬改革样板”中作表率。实施殡葬改革“三个必须”,村党支部书记必须现场致悼词,党员干部必须主持仪式,红白理事会成员必须备好条幅、照片、音响。目前村里已为12名逝者举办了“追思会”,举办率达到100%。在“婚俗幸福样板”中走在前。确定4名女性党员兼任“沂蒙红娘”,主动为村内适龄青年“牵线搭桥”。从村内新人订婚开始,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服务、策划婚礼流程,帮助新人把婚礼办得简约又温馨。在“孝善五金样板”中做示范。尧崖头村首创“五金”志愿服务队,为全村20多名70岁以上孤寡老人开展志愿服务,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凝聚群众力量,发挥村民参与主体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尧崖头村坚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通过构建网格连心、评先树优、信用积分三个体系,引导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当好主角。构建党群同心网格体系。将全村划分为12个党群同心网格,建立“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中心户”穿透式治理体系,实现“一网揽全局、一表掌进度”。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县率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列入信用体系正面清单,引导群众通过参与寸草心志愿服务活动、婚俗改革、殡葬改革等工作中获得信用积分,享受信用红利,实现“信用有价”。构建长效评先树优体系。从物质奖励、荣誉奖励、金融支持、政策优惠四个方面奖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村民。例如尧崖头村桃花源农家乐经理赵培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获得A级信用等级,获得授信27.3万元。(通讯员 牛一帆)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