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暮春的道托村,整齐划一的绿化苗木在微风中摇曳,800米长的河堤路拓宽后车来车往,新建的停车场停满了前来收购农产品的货车。一年前,这里还是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庄。变化的背后,是一位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私家车变成“农具运输车”的驻村第一书记——沂水县纪委监委派驻道托村第一书记王子余。
2023年12月,刚刚结束高桥镇付家长林村帮扶任务的王子余,马不停蹄转战道托村。到任第一天,他就带着笔记本走进了村民家中。“王书记来得勤,连我家狗都不朝他叫了。”村民黄大爷笑着说。一个月时间,王子余走遍全村180户种植户,记录下87条群众诉求,他的笔记本被村民们称为“民情百宝箱”。制定了“五彩缤纷魅力道托”的发展思路。
党建引领把方向: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清廉村居,打造和谐新道托。
“每次主题党日学习,王书记都给我们上党课,从严守党的六大纪律,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到党群同心圆建设幸福大家园等”,76岁的赵祥云老党员说。王子余还协调资金打造党建阵地,将社区村委大院提升改造成集党员活动室、乡村书房、电商培训中心于一体的“红色堡垒”,墙面“党员积分榜”上,年轻党员包联的向日葵种植示范区得分遥遥领先。
春节来临之际,王书记邀请了临沂市楹联书法协会来村迎春送福写家训,“勤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道出了全村人的精气神和变化。
秋收结束了,王书记又给我们村请来了县文化馆的演员们,给我们送来了丰厚的文艺大餐,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老百姓》、红色文化、红色歌曲激励着道托村人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向前。
一粒种子的革命:发展康养产业,建设金色田野,打造幸福新道托。
王子余调研发现,村内和矿区零碎土地达400余亩,他提出“向阳花开”计划,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种植向日葵。自掏腰包买种子,在村子的大路边搞起示范田,102户群众参与其中。小小一棵葵花苗,架起群众连心桥,群众不花一分钱,全村变成大花园。秋收时节,金灿灿的向日葵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给群众带来一定收入,更成为网红打卡地。留守妇女李彦双利用向日葵发展蜂蜜产业,年增收3万余元。
针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效益低下问题,王子余引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丹参种植大户杨明成回忆:“王书记带我们去外地考察,回来时他行李箱里全是种苗。”如今,道托村发展胰岛果、洋姜等特色作物种植180户,与山东供销集团合作托管土地100亩,村民每亩保底增收800元,村集体年获分红5万元。
“四长”联动机制:倡导绿色生态,建设沿河风景,打造美丽新道托。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王子余推出“四长联动”机制。总网格长统筹全局,中网格长包片负责,网格员每日巡查,胡同长发动群众。对道托河进行重点打造,清淤1200米,拦河坝5道,栽植竹子5000棵,带领30名党员、群众、公益岗义务投工投劳,原计划20天的工程7天完工。协调资金近40万元,修了三条柏油马路,当600米的河堤路完工时,群众高兴地自发在新建的河堤路两旁种上黄花、连翘、迎春花,被群众称之为“连心路”。
创新培养“青苗”计划:培养青年才俊,建设后备人才,打造活力新道托。
年轻血液唤醒沉睡的村庄。面对道托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的困境,王子余创新实施“青苗”计划。半年来,在道托村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培养后备人才若干名。
2025年1月24日,王子余组织道托村在外大学生,召开“向阳花开情系家乡”座谈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回乡创业,服务家乡,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
车轮上的办公室:一把镢头一把锨,敢教日月换新天,锄头里的为民初心。
王子余的私家车后备箱堪称“移动农具库”:锄头、铁锹、嫁接刀一应俱全。今年3月春灌时,他发现村民为抢水浇地产生矛盾,当即卷起裤腿跳进渠里疏通水道,连夜召集党员制定“轮灌方案”。村民黄富花含泪说:“那晚他浑身泥水打着手电记笔记,就像自家兄弟。”
燃气入户工程中,他每天驾车往返县城十几趟协调手续。施工队负责人说:“没见过这样的干部,后备箱常备煎饼咸菜,边吃边给我们指管线走向。”245户通燃气那天,王子余却因胃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如今的道托村,排列有序宽广整齐的柏油马路,灯火阑珊夜如白昼的太阳能路灯,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的乡村书房,笑声不断翩翩起舞的文化广场,村口“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牌匾熠熠生辉,而王子余依然开着那辆装满农具的车,奔波在田间地头。他说:“驻村帮扶不是来当官的,是要做一粒种子,在泥土里扎根,和乡亲们一起生长。”这粒种子,已然在道托村的田野上,长成了遮风挡雨的大树。(通讯员 王守英)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