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崮安村黄河大集:千年文脉与人间烟火的交响

2025-07-22 10:2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志娟
play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崮安村的银杏林已响起第一声清脆的吆喝。“刚烙的煎饼嘞 ——” 盆山村阿姨的嗓音穿透晨露,唤醒了这座沉睡在沂蒙山水间的千年古村,也拉开了黄河大集一天的序幕。

  五星广场上,老座钟的 “滴答” 声与锔瓷匠的 “叮叮当当” 奇妙共振。72岁的沂水“锔爷”正俯身修补一只清代瓷碗,金缮的细丝在他手中如游龙般游走。“这活儿得沉住气,就像咱祖辈守着这片土地,急不得。”他一边说着,手腕轻转,碎瓷片在金粉粘合下重归完整,围观的孩童发出阵阵惊叹。这锔瓷技艺,历经岁月洗礼,在崮安村的大集上重焕生机,每一道金线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修补都是文化传承的坚守。

  不远处的银杏林下,“锵 —— 锵 ——”王铁匠抡锤的节奏与百年前别无二致;木雕师傅的刻刀在木料上游走,“笃笃”的敲击声里,飞鸟走兽渐次成形;编马扎的大婶篾条沙沙作响,老匠人手指翻飞,编织着岁月的经纬;盖顶艺人手中的秸秆上下翻飞,发出“簌簌”的轻响,它们是崮安村千年文脉的鲜活注脚,在匠人们粗糙却灵巧的手中代代相传。

  而在香椿园,鱼鼓戏正在开演,咚咚的鼓点里,老艺人唱着《武松打虎》的选段,苍劲的唱腔绕着香椿树打转,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与此同时,周姑戏班子正演《小姑贤》,旦角的婉转与丑角的俏皮一唱一和,台下观众的笑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落在唐槐下的萨克斯上——红歌联奏的旋律正与传统戏曲隔空对话。在崮安村,古老与现代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在黄河大集的怀抱中和谐共生,共同编织着乡村文化的多彩画卷。

  美食,永远是大集上最诱人的风景线。“滋啦——”鏊子上的面糊突然鼓起金黄的肚皮,盆山村阿姨手腕一旋,竹蜻蜓划出完美的弧线,一张薄如蝉翼的煎饼便成了。刚出锅的煎饼裹上香椿芽,咬下去的“咔嚓”声里,藏着沂蒙人春天的记忆。炸萝卜丸子的油锅始终沸腾,“噼啪”作响的油花溅起阵阵香气,引得孩子们围在锅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吞咽着口水。手工凉粉摊前总排着长队,爽滑的凉粉滑入碗中“哧溜”一声,拌上秘制酱料,酸辣开胃。卖凉粉的张婶记性好,谁爱吃多放蒜,谁不能吃辣,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来赶集的都是街坊,得用心待承。”她笑着递过凉粉,瓷碗碰撞发出“叮咚”轻响,这声音里满是人间烟火的温暖。

  “崮安六宝” 的摊位前更是热闹。罐头开罐的 “噗” 声、蜂蜜滴落的 “嗒嗒”、酸枣茶冲泡的 “咕嘟”,六种声音交织成独特的味觉序曲。游客们提着装满特产的篮子,瓶罐碰撞的 “哐当” 声,是最动听的丰收歌谣。这些特产,带着崮安村的山水灵气,成为人们舌尖上的乡愁,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种子。

  在时代的浪潮下,崮安村黄河大集也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沂蒙的锔瓷手艺,能让碎瓷器重生!” 抖音主播小孙举着手机穿梭在集市,镜头里锔爷的专注与金缮的精致,瞬间引来上万人点赞。她身后的 “扫街天团” 忙得团团转,有人蹲拍编马扎的细节,有人跟拍炸丸子的全过程,还有人缠着老艺人学唱《沂蒙山小调》。在网络的助力下,崮安村黄河大集的热闹景象跨越了地理的界限,让更多人领略到这千年文脉与人间烟火交融的独特魅力。

  崮安村黄河大集是人间烟火最生动的演绎,它将古老的技艺、醇厚的美食、质朴的乡情与现代的活力完美融合,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回响,永不落幕。(通讯员 王志娟)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