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 “双不出村”书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2025-07-22 13:2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宝宗 张明智 杜秉泽
play

  在沂蒙山腹地,有一个小山村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也不出村”为目标,深挖本土资源,创新治理路径,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高效能的基层善治新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澎湃的乡土活力,这就是山东省沂水县圈里乡北朱保村。

  “炕头茶桌”化纷争 情理法交融筑和谐

  今年大年初二的早晨,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尽,村网格员陈加霞已开始例行巡查。行至村民高宏明家时,她敏锐觉察到高宏明家大门口的福字似乎是被人暴力揭了下来,虚掩的大门隐约传来孩子的哭声。她敲门进入,只见客厅一片狼藉,两个孩子正无助哭泣。原来,高宏明去年务工未赚到钱,夫妻俩争吵一夜后,今早竟双双赌气离家。陈加霞立即联系“和事堂”调解团成员帮忙寻人,自己则留下安抚孩子。

  在调解团成员的努力下,高宏明夫妇很快被找回。高宏明的爷爷同时也是调解团中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他严厉批评了两人不顾孩子的行为,借着“打牌”的由头,招来几位邻居,坐在高宏明家炕头茶桌前,一边嗑着瓜子,一边从人情事理出发,耐心疏导。温馨的氛围中,夫妻俩逐渐冷静,体谅到对方的不易,最终重归于好。

  这起“炕头茶桌调解”,正是北朱保村“和事堂”调解团日常工作的缩影。该村深谙“远亲不如近邻”的治理智慧,精心打造了一支由6名家族长者、2名法律明白人、4名微网格员组成的“和事堂”调解团。这支队伍以“情”为纽带,以“理”服人心,以“法”定分止争,他们大多是老干部、老党员,有威望能服众,常在当事人家的炕头上、茶桌旁,将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化于无形,去年成功调解邻里“骨头案”3起。法律明白人则依托乡司法所每季度的案例实训,确保调解依法合规,去年精准化解了6起邻里侵权纠纷,有效防止了事态升级。微网格员则是敏锐的“预警哨”,靠着每日数万步的走访,及时发现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等苗头性纠纷并上报“和事堂”开展调解。

  今年以来,网格员已预警并协助化解潜在矛盾48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炕头茶桌”真正成为解开村民心结的金钥匙。

  “阳光议事”聚共识 民主法治清源头

  今年4月,村民张现军申请续租村北水库。村两委初步讨论后,主动邀请常年法律顾问介入。法律顾问重点审查了拟定的租赁合同草案,指出其中关于水库使用期限和租金支付保障的条款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在随后召开的村民大会上,法律顾问还专门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释说明。最终,村民大会采纳建议完善了合同,有效预防了潜在风险,保障了村集体利益。

  像这样的民主决策场景,在北朱保村已成为常态。该村将村务决策置于“阳光议事”平台之下,在乡法律顾问全程指导下,村民代表、网格员积极参与村务管理。例如共同修订村规民约时,就有80余人次参与讨论,新增的“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规则,最终以90%的高票表决通过,村内道路硬化工程、集体资金使用方案等重大事项,必经“阳光议事会”审议。

  同时,会议坚持提前3天公告议题,去年累计召开12场,吸引村民旁听超300人次。而法律顾问的关键作用在于前置审查,确保议事程序和决策内容都合法合规,给议事决策加上了“硬约束”。所有议事结果和表决明细均公示在村务公开栏,网格员同步入户解读,确保公开透明“实”起来。

  “民情服务”零距离,闭环办理暖民心

  今年年初,村民高玉强来到村综治中心“民情服务窗”,反映村北小桥附近路灯不亮,影响村民夜间出行。窗口值班人员受理后,立即协调维修人员处理,当天晚上路灯就恢复了照明,高玉强对如此高效的服务赞不绝口。

  北朱保村整合资源设立“民情服务窗”,由村干部轮值坐班,统一受理村民各类诉求,构建起“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限时办结、主动反馈”的闭环机制。为确保精准高效,所有受理的诉求都按类别清晰分流处理,咨询类由值班人员当场解答;需要代办的养老认证等事项,则由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平均仅需2.1天即可办结;涉及矛盾纠纷的诉求,直接流转至“和事堂”调解团跟进处理;遇到重大事项,则由村书记亲自研判后,通过乡综治平台上报处理。

  今年以来,窗口已累计受理政策咨询、代办服务、矛盾反映等事项121件。同时,严格执行限时反馈制度,办理结果主动告知当事人全年服务满意率高达97%。

  “平安互助”织密网,群防群治护家园

  今年3月份的一天傍晚,村支部书记高培军带领村治安巡防队员,例行开展治安巡逻行动,巡逻至村东刘英大娘家附近,一抹火光出现在大家眼前。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刘大娘在烧火做饭,但发现火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高培军急忙前去查看,却见刘大娘家厨房已经烧起来了,她在屋内吃饭毫无察觉,高培军果断带人冲进屋内,将刘大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并组织村民合力扑救。由于发现和行动及时,火势很快被控制。事后,惊魂未定的刘大娘拉着大家的手不住道谢。

  近年来,北朱保村充分调动村民力量,编织起全覆盖的平安守护网。以相邻十户为单元设立“联户长”16名,构建线上联络群,确保信息直达快响,打通了邻里互助的“最后一米”。巡逻队在重点时段守护村内公共场所与留守家庭,去年累计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7处。于此同时,建立“平安吹哨”机制,明确流程并配套奖励,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主动性。正是这些扎根于村民日常的平安力量,共同筑起了守护家园的坚实屏障。

  润物无声,善治有成。“双不出村”的生动实践,不仅厚植了乡村治理的沃土,更彰显了本土化治理的强大生命力。这一模式已在圈里乡全面推广,成为激活乡村善治的“一池春水”,为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生动样本。下一步,县司法局精准施策,以圈里乡基层治理实践为切入点,创新采取“以点带面”工作法,通过“点上突破、面上推广”,将“法治示范村”的成功实践逐步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有效带动周边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通讯员 田宝宗 张明智 杜秉泽)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