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山东展开收寄验视专项检查 收寄验视要盖章确认

2013年12月25日 08:52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夺命快递”事件发生后,国家邮政局在12月22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寄验视专项检查。同样,山东省邮政管理局昨日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全省的收寄验视专项整治活动的同时,还要求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对经过验视收寄的邮件、快递全部加盖收寄验视章,并即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展开此项制度。 

        “夺命快递”事件发生后,国家邮政局在12月22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寄验视专项检查。同样,山东省邮政管理局昨日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全省的收寄验视专项整治活动的同时,还要求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对经过验视收寄的邮件、快递全部加盖收寄验视章,并即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展开此项制度。 

      今后收件,必须验视盖章

      根据国家局邮政部署要求,昨日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收寄验视专项整治活动。通知中要求邮政快递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确保将收寄验视制度执行的组织管理落实到一线员工,保证邮件、快件100%收寄验视到位。同时,各市邮政部门还将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对邮政快递企业收寄验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

      另外通知中还要求邮政快递企业,对经过验视收寄的邮件、快件要全部加盖收寄验视章,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建立或不能100%执行收寄验视制度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各市邮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邮政法》 第75条规定依法处理,而对于情节严重的,企业将被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据了解,加盖收寄验视章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已较为普遍,而我省在奥运会、全运会期间也暂时全面实行过这一制度,但那只是针对特殊时期临时出台的措施。而这一次,随着收寄验视专项整治在全省的展开,加盖收寄验视章的制度也将在全省逐步展开。“因为目前快寄业发展迅速,企业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对于加盖收寄验视章的制度,我们现在只能是在全省范围内逐步的开展。”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陈晓表示。

      邮递禁限物品者也将被追责

      在这次全省范围内逐步展开的收寄验视制度中,每一件快件都将被盖章,而收寄验视章是由省邮政管理局统一发放,上面将刻有每一个快递公司的名称以及收件员的名字和工号等内容。因此这也意味着,快递公司的收件员如果对快件不能很好地进行收寄验视,那么一旦发生问题,相关责任主体将会直接受到处罚。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用户在递送物品时,如果拒绝验视、拒不如实填写寄递详情单、拒不提供相应书面凭证或者不按照规定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邮政快递企业以及收件员在收寄验视章制度的压力下,也将会坚决不予收寄。

      此外,《邮政法》 也规定用户在邮件、快件中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的物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规范快递业呼吁《邮政法》修改完善

      本次“夺命快递”事件中,在暴露出收寄验收制度在很多快递企业面前成为一纸空文的同时,更是暴露出了快递业监管不力和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的短板。“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快递业爆棚式的发展,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快递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快递成慢递、快递丢件、快递派送员态度恶劣、快件被损坏无人赔付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对于这种现象,以现在我们的《邮政法》,又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产生的一些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快递业相比,相关配套的法律措施要明显的滞后。”陈晓表示,“因此,要是快递业能够健康的发展,相关的《邮政法》 等法律也要亟需修改完善。”

      规范快递业 山东在行动

      邮件、快件100%收寄验视到位 

      经过验视收寄的邮件、快件全部加盖收寄验视章 

      收寄验视章由省邮政管理局统一发放,上面刻有快递公司的名称以及收件员的名字和工号 

      用户在递送物品时,如果拒绝验视、拒不如实填写寄递详情单、拒不提供相应书面凭证或者不按照规定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邮政快递企业以及收件员将会不予收寄 

      用户在邮件、快件中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的物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赵国秀)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