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保护区地图
2013年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约占全省GDP18.1%;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40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63万吨,渔业产值139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万元,增长14.8%。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表示,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将以推进海洋强省和渔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谋划推进海洋事业,加强海洋全域管控,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服务保障“蓝黄”两区建设,打造“海上粮仓”,促进全省海洋与渔业实现新发展,推动海洋强省、渔业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渔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渔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
2014年是深化改革年,山东将完善海洋与渔业规划体系,搞好“两区”规划重点任务的跟踪落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海洋与渔业重点任务绩效考核标准,做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和信息发布工作;集中集约高效利用海域资源,逐步建立“基础信息全覆盖、动态监管全海域、业务运行全行业、决策评价全方位”综合管控体系,编制完成市级海洋功能区划和县级海域使用规划,深化集中集约用海区管理,实施差别化的海域供给政策,开展“美丽海岸”评选,推进无居民岛开发。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加强海洋灾害和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完善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和建设指标体系,规范涉海工程环境影响监管,完善涉海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王守信指出,今年要着重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积极推动“海上粮仓”建设,将全省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55万公顷海水养殖用海保有量分解到沿海市县区,稳定现有77万公顷海淡水养殖面积,加快沿黄宜渔荒碱涝洼地、湖库区和近海-50米以内8810平方公里海底渔业开发,支持各地加快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培育30处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创建一批省级渔业公园和10-15处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海钓基地,实施现代渔业种业工程,建设好57个国家级、省级渔业原良种场,培育建设20处“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建设海参、海带两大“种业基地”。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将积极推进远洋渔业向纵深发展,抓好远洋渔船升级改造,尽快建成500艘规模的全省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重点培育5家远洋渔业大型企业,在海外主要入渔国建设3~5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完善省内远洋渔业配套体系,建设远洋渔船装备研发建造基地、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链物流基地和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推进鲁台渔业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健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食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查处。全面启动近海海域、内陆湖泊、水库和城市水系渔业资源的全面调查,在沿海规划建设“9带40群”人工鱼礁场,扩大放流规模。大力实施“放鱼养水”工程,在南水北调沿线湖区、重要城市水系和水源地,实施30项生态放鱼项目。大力开展“放鱼节”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据悉,山东省将改革完善渔业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鼓励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渔场、渔民合作社、渔业企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加快现代渔业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全省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登记、价值评估等制度,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加快建立全省渔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建设中国水产商务网,推介“山东渔货网上行”品牌。提高依法管海管渔水平,加快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立法,加大海洋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强化渔政综合执法,严格执行好海洋伏季休渔和内陆湖泊禁渔期制度,参与专属经济区巡航检查,加强涉外渔业管理,完善渔业防灾减灾体系。启动实施病险渔港整治工程、“百千万”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完善渔业灾害和环境事件预报减灾体系,健全和完善涉海涉渔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