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1月17日电(张俏)山东省审计厅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山东共审计单位(项目)11434个,促进增收节支428.42亿元,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05.16 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55件,提交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5521篇(次),提出建议被采纳14331条;纠正不当规定589条,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852项。
以民生审计为重点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深化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大民生审计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山东省审计厅厅长马青山表示。
据了解,山东2013年以民生审计为重点,组织实施的全省城镇医保、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在短时间内摸清了基金家底,为山东省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提供了依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延伸1576个单位、6202户家庭,揭示了资金筹集管理不到位、住房分配不规范等问题,推动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民生审计覆盖面不断拓宽,力度进一步加大,审计发现侵害群众利益金额80.06亿元。
马青山表示,未来山东审计工作依然要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保资金等方面的审计,揭示制度设计运行、资金管理使用、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建立完善“兜底线”机制。尤其是要结合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安排,加强对扶贫资金、农业补贴等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侵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确保惠民资金普惠群众、富民政策造福百姓。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杜绝腐败发生
2013年,是山东省着眼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铁腕执行年。为此,山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深化经济审计责任,防微杜渐,加强对重大违法违规和腐败问题的审计监督,加强干部监督管理,防止腐败现象重复发生。
据了解,山东扎实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组织开展了2个设区市和16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同步审计,并将同步审计领域拓展到高校书记校长,走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同步审计路子。2013年共审计领导干部4666名,查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5.56亿元。
据马青山介绍,山东为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层次,采取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首次联合发文,向全省通报42名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收到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部分市县局开展村居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形成的调研报告进入领导决策视野。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干部监管需求,修订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结果报告模板,明确内容重点,指导审计实践,研究开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用系统》,努力使审计结果好用管用;建立案件双向移送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行新任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事项告知制度,分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谈话提纲,规范审计行为。
强化政府投资审计 提高投资质效
“2013年,举世瞩目的“十艺节”作为国家级重要节日在山东召开。山东在对“十艺节”场馆项目审计中,促进完善管理制度20余项,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成本,规范了项目资金管理,保障了节日的顺利举办。山东省审计厅厅长马青山指出,这是山东2013年审计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那就是提高投资质效,强化政府投资审计。
据了解,除圆满完成对“十艺节”场馆项目的审计工作之外,山东2013年还以重大投资项目为切入点,组织实施了援疆资金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十艺节”场馆项目等审计,重点关注建设程序、材料采购、工程签证等关键环节,共核减投资额104.71亿元,推动了项目高效高质建设。
马青山表示,未来山东审计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立足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围绕改革、反腐、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为重点,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为保障,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推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原标题:【向人民汇报】2013年山东审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逾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