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山东省政协委员刘青砚:艺术活动应弘扬“正能量”

2014年01月17日 09:44 作者:毕贞云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一切艺术作品和以艺术作品为主体的艺术活动,都应该是为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文化审美水平的正能量活动!”16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协委员分组审议会场,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青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艺术市场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青砚
     

     

      中国山东网1月17日讯 

     

      (记者 毕贞云)“一切艺术作品和以艺术作品为主体的艺术活动,都应该是为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文化审美水平的正能量活动!”16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协委员分组审议会场,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青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艺术市场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

     

      刘青砚表示,山东省成功承办十艺节是一次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但艺术市场同时也存在以“劣质”充“经典”、“赝品流行”、“投机意识严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艺术品“真善美”的品质背道而行,艺术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传达的道德和文化应该是弘扬主旋律、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不能以丑为美。

     

      刘青砚说,目前很多艺术活动过于商业化,文化活动纳入商业运作,就变得无标准,主办方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艺术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一些艺术活动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专业的鉴定程序和法制约束,导致以“劣质”充“经典”、赝品流行,尤其是部分引进的境外艺术品展览、境外艺术团体演出活动等,一些劣质的作品被夸张为“经典”推荐给了观众,没有门槛,没有准入制度。很多商业性的活动在博物馆等地方举行,“博物馆是什么地方?” 刘青砚说,“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精神寄托、主要文化消费转向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这些地方在国外很多国家犹如教堂一样是神圣之地、精神家园,绝对不允许商业性的展出和活动进入,商业性活动可以去商业性的展厅举行。”

     

      据刘青砚了解,以高新技术制作的一些所谓“艺术品”,不仅在济南大大小小1500多家画廊、商家店铺和近50家拍卖公司及拍卖会场流行,甚至还曾出现在近几年一些专业性的展览活动中,加之某些媒体因利益驱动或鉴赏能力不够,许多伪劣艺术品、艺术家等通过炒作推向市场;而某些引进的境外艺术品展览,甚至有80%以上以次充好的劣质作品。

     

      刘青砚指出,艺术品理应具备的真善美品质对于观赏者和消费者的文化意识具有迁移默化的影响,赝品和伪劣艺术会损害文化艺术的纯净度,甚至影响后代的审美情感、理想和心灵,理应得到高度重视。

      

     

      为此,刘青砚在其关于“加强艺术作品展览与流通市场监管”主题的提案中提出,在我省尤其是由政府投资主管的艺术场馆内设立和规范学术性鉴定机构,面向社会上的专业性团体和高等院校聘任兼职专家,整合专业资源形成专业权威的评价和监管机制,以期在科学、客观地定位文化艺术作品的内涵、品质和价值,规范对艺术品及艺术活动的认识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同时,探索制订法律法规或条例,用法律杜绝鉴定机构与相关利益群体和个人的相互利用,对经确认的赝品制售者等依法惩处。刘青砚还建议对现有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工作人员,加强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刘青砚认为,应发挥文化部门作为艺术宣传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宣传发布权威真实有效的艺术品市场信息,公共媒体应在公共艺术推广、优劣艺术品辨识、艺术品的投资与消费等方面发挥“正能量”的宣传引导作用。山东艺术品市场占据了全国近60%的市场份额并且有持续攀升,刘青砚建议,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可以增设艺术品鉴定与营销类专业或课程,政府在此方面应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以培养适应文化艺术品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赵国秀)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