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宝贝俱乐部”,顾霖指导老人用电脑 记者 陈梦泽摄
原标题:80后小伙全职志愿服务:命运把我和老人联在一起
人物小传
“80后”小伙子顾霖,2009年开始全职从事为老志愿服务。2010年5月,拥有178名注册志愿者的“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注册成功。顾霖和志愿者们运作了“老年爱耳大行动”、普陀区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统筹评估、长寿“老宝贝俱乐部”等项目。顾霖曾获“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人生“结构转型”
2003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寻求发展。2007年,公司承接了静安区一家养老院助餐点的管理,我被派去负责统计和物流。从那时起,命运把我和老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前两年我工作压力很大。可一旦进入老人的圈子,我感觉整个人都慢了下来。我看到老夫妇手牵手来吃饭,老奶奶把老爷爷当小孩一样宠爱。对他们来说,生活很简单。
和老人们待久了,我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所以,我开始利用双休日,约几个朋友,带上水果,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后来我们尝试在网上招募志同道合的朋友,服务点从一个发展到10个。这些年,我们的志愿者开展各类孝亲敬老活动800多场,受益老人近10万。我记得,为了给一位喜欢唱戏的阿婆办“个人演唱会”,一名女志愿者自告奋勇担任化妆师,有两名白领自己出钱借来两套戏服,还有人开着电瓶车搬来一台流动音响。
我们要为老人们提供怎样的服务?我确定了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场活动下来,志愿者获得的荣誉、名声反倒超过老人获得的实际帮助;二是从志愿者的特长出发。比如一个口腔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与其让她去给老人端茶送水,不如请她给老人讲口腔知识。志愿者不是免费的“临时工”。
2009年,志愿者已经有80多个,我感到精力有限,老板也嫌我“不务正业”,所以我提出了辞职。我和妻子商量,看来我的人生目标要“结构转型”了,接下来的30年到退休,我当敬老志愿者,行不行?我骗父母说找了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他们看我老跑养老院,还以为真是那么回事(笑)。
创新为老服务
2010年,在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注册成功。
我们要运作什么样的为老项目?四个字:“前无古人”。我们用整整一年时间,走访了100个社区,为2000名老人做了听力检测。2011年的“老年爱耳大行动”只花了2万元,效果却很好。检测报告的数据被国家卫生部和残联共同发起的“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所引用。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整合了各种资源,最关键的还是来自志愿者,她是一家医疗机械公司的翻译,跟同事分享志愿经历时引起了两位外籍听力检测师的兴趣,提议为老人做免费听力测试。
去年3月,由长寿路街道购买服务,委托我们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管理的“老宝贝俱乐部”正式运营。一年后有会员近700名,每天的人流量在200人次。老人们在这个500多平方米的老年日托性质的活动场所里学电脑、听戏剧、打乒乓、看电影,享受到社区养老的福利。
去年我们承接了普陀区87户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统筹评估。我就“见缝插针”安排志愿者为老人搬家、刷墙、打扫卫生。有些志愿者开着宝马车来,进了门也不多话,工作服一穿就开始干活。
选择就要做好
这些年,我被问的最多的是,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去做“没钱赚”的公益组织?也有企业高薪挖我,被我拒绝了。人一辈子精力有限,我在三十而立之年选择了“公益敬老”的道路,只想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最近,我们正在探索一个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项目:在老年痴呆症出现的前期,通过提前介入来延缓病症的发展。我们拜访了几家正在做类似服务的社会组织,目前还没有找到较为实际的方法。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这也是社会组织存在的意义,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同题问答
Q:请用一句话讲述你理解的“中国梦”?
A:我对自己的状态挺满意。个人的梦想,就是继续我的为老志愿服务,最好能坚持到60岁。至于做成什么样,做多大,没想过。
Q:在你的创业路上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A:可爱的志愿者们。每当我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坎儿,他们就会在后头推我一把。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并非是我带着志愿者,而是志愿者推着我往前走。
Q:你的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A:最朴实的想法是,再让我“对付”几年就行(笑)。我一个人能力有限,希望能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把这个机构继续“对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