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有没有权力改剧本”、“重编剧还是重演员”引发了关于影视创作中编剧、演员、导演关系的集体探讨。
从两个人的“单挑儿”,到演员和编剧两个行当的“群殴”,《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与主演宋丹丹之间的论争连日来不断升级。
宋丹丹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席“拍戏不是拍剧本”的言论,激怒了在影视行业幕后压抑许久的编剧。先是宋方金发表数篇长微博,炮轰其片场随意改戏、将个人凌驾于角色之上,把喜剧变成闹剧。紧接着,近200名编剧微博集体“围剿”宋丹丹,指其“牌大欺人”。更有人把此事上升到道德层面,称“演员改剧本绝对是道德败坏的缺德行为”,剧本不好你别接呀,拿了巨额片酬又挑三拣四就不够厚道了吧?
可宋丹丹也有“冤屈”:“戏由我主演,是早就定了的,请他来修改和丰富剧本怎么能不考虑是由我来主演的这个事实呢?”她认为,作为演员,一生梦寐以求的就是遇到好剧本,但要是执着地等完美的剧本,那可能大量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因此,拿到不够完美的剧本时,就要和导演及演员一起二度创作。
要说这几轮口水战的意义,那就是“演员有没有权力改剧本”、“重编剧还是重演员”引发了关于影视创作中编剧、演员、导演关系的集体探讨,以及不少人对目前影视行业整体不专业、不成熟、不规范的乱象的反思。
首先是浮躁的大环境。现在是热钱汹涌,大家疯了似的抢着开机,目的越来越不单纯,洗钱的、扩充产量的、捧“小三”的都在赶着拍片。按说,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是一个剧开拍前就该敲定的,但现在不少制片人拿着大纲就去申请立项备案,仓促开机后又要迎合演员的档期,所以边拍边写、边拍边改的情况在剧组相当普遍。
其次,既然没有制度,没有行业法规限制,只能看谁气粗了。就像宋方金说的那样,谁有话语权,谁就会改剧本,谁拳头大谁说了算。不过,编剧与演员“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正好揭示了当下影视圈“明星生存”的尴尬现状:观众习惯追明星,电视台靠明星判断一部剧的好坏,社会上滚滚热钱追着砸的还是明星。所以,眼看着大腕越来越多,“戏霸”也越来越多,轻则自己动手改剧本,重则自带编剧进组。由于戏与戏之间的档期太紧,一些演员根本没时间去熟读剧本并消化一个新角色,干脆就借着改本子的机会来个“私人订制”,某些高产艺人一段时间里出演的几部戏,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至于老生常谈的编剧的“弱势”地位,似乎也不是那么铁板一块:有头有脸的,可以享有“不准动一个字”的特权;羽翼未丰的,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
事实上,“改剧本”问题由来已久。这边是,隔三差五就能见到一些编剧就各自经历对导演、演员不尊重剧本大吐苦水;那边是,不少演员在发布会现场公开放言自己如何“现场发挥 ”,完全不需要剧本台词。
表面来看,这场“二宋”引发的口水战是关于一个剧与剧本的好坏之争,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国内电视剧产业中的深层矛盾。在一个体系里,谁都想站在食物链的上游,谁都想彰显自己的权力。导演、演员与编剧的关系不和谐,大家都把力气花在诸如此类的内耗上,电视剧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或许这才是近年来荧屏难见好作品的根本原因。
宋丹丹之所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台词,是因为她多年积累起来的圈内地位和观众缘,可以说是市场给了她这个权力。但是,对于统领剧本的编剧来说,牵一发动全身,这种针对某个角色的局部改动很少会考虑剧本框架,很有可能打乱剧本整体风格,对戏的伤害非常大。
所以,我们总是看到一些苦大仇深的编剧在维权,无论是剧遭遇挑刺还是收视滑铁卢,编剧大多都会以弱势群体自居。而当一部作品没能达到预想的收视目标,演员和导演又习惯托辞“剧本太烂”,没有发挥余地。近两年,一大批虐心的作品扎堆儿荧屏,编剧赖演员,演员怪编剧,说到底,就是片子拍砸了谁都不想负责。
一部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究竟是谁的功过得失?谁来对最终的作品质量负责?“两宋”之争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引发大家对合作的思考,即合作中谁说了算,艺术标准由谁来判断。
编剧是一剧的构建者,所有人物都是从编剧笔下流出的,而剧本则是一剧之本。从张艺谋到陈凯歌,剧本曾经成就过很多名导的艺术梦,同时也在他们的艺术生涯里写下过抹不掉的遗憾。事实证明,没有好故事,阵容再豪华、画面再绚烂、特技再震撼,也很难拍出真正的好作品。
但是,国内一些编剧呼吁的“编剧中心制”,和我们的想象也有误差。在电视工业发达的美国和韩国,所谓“编剧中心制”,并非是指由写剧本的人在剧组中做主,而是指以一名主导创意的主编剧(Creator)为核心的运作机制,有系统,有流程,导演和写作班子都可以轮换、演员谁走都照样演,每个人都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行业工业化程度还很低,最缺乏的是权威的行业标准,缺少一个有能力也有权力把控整部剧的主题、风格以及走向,对剧本具有决定权、同时能够为整部剧的质量负责任的人。在这种创作模式下,势必会出现鸡一嘴鸭一嘴的作坊式生产,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权力同时也是责任,如果没有一个能同时代表艺术和资本说话的人,行业要想良性发展,目前看来不大可能。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事,就是找回剧组各自的职业和专业,尽量做好自己分内事儿。
另外,一些国内影视人翘首期待的国外边写边拍的电视剧创作模式,到了中国恐怕也要水土不服。除了人家周播的节奏和我们动辄一天3集5集连播的速度差别太大不说,编、导、演像这样整天互相抱怨炮轰,观众也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