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宫鲁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经历太丰富,性格太复杂,为人太低调。如果试图走进他的内心,就像步入一个曲径通幽的花园,你可以沿任意一条小路前行,但无论你选择哪条小径,都会错过其他的风景。
身高只有1.72米,几乎是全国最矮的球员,却成为最优秀的后卫;39岁就率中国男篮打入奥运前八,成为功勋少帅;当过男篮主帅,也当过女篮主帅,成为“通吃”第一人;当过国家队领队,也做过俱乐部顾问,如今又成为救火教练……对于中国篮球,宫鲁鸣阅尽百态,尝遍百味。
关键词1 严酷
宫鲁鸣在圈里有个外号叫“宫大量”,这个外号最早是他执教中国女篮期间,由女篮队员们传开的。原因一方面是形容宫鲁鸣训练量大、对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无论在男篮还是女篮,为了让年轻球员尽快成长,宫鲁鸣选择了“三从一大”的训练方式,以加速这些菜鸟国手的蜕变过程,姚明的妻子叶莉当初就被练晕过。“叶莉晕倒后,曾有工作人员建议她下场休息,但她一边哭着一边回到球场继续训练。”一个曾在现场看到这一幕的老记回忆说,“宫指导不是铁石心肠,他虽要求严格,但也心疼队员,看着叶莉一边哭一边练,宫指导的眼圈也是红的。”
宫鲁鸣对男篮队员也是如此,前国手胡卫东对他的评价是“训练铁腕,六亲不认”。被宫鲁鸣首次选进国家队的王治郅回忆道:“宫指导带队非常严厉,训练量大。那时候让我们做下蹲,(负重)60公斤要蹲100次,练完腿都木了。”
如今新一届国家队到云南海埂集训,第一天就有队员被练得直流鼻血……不过对于自己的“魔鬼训练”,宫鲁鸣坦言十分必要:“抓基础就是一个打地基的过程,而地基的牢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高度和稳定性。在国家队里,绝对不允许存在‘豆腐渣工程’。”
“国家队当前情况就是这样,队员基本功差,体能也不行,只有苦练才有机会。再不下苦功,亚洲第5都排不上,还得往第6降。”宫鲁鸣觉得,自己的严格训练并不过分,“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是个死道理。乔丹、科比、詹姆斯、姚明、刘玉栋……他们的成就都是靠努力训练出来的。”
关键词2 骄傲
2005年从中国女篮主帅位子上退下后,宫鲁鸣近10年来都专注青训工作,这期间收到过CBA俱乐部高薪邀约不断,但他并未为钱领命:“当了那么长时间国家队教练了,不太想到俱乐部去了。”
这次执掌中国男篮,不是宫鲁鸣的第一次,早在1995年,他就成为男篮主帅,并在第二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率队杀入前八——其实在2009年,宫鲁鸣就有机会“二进宫”,但当时他选择了退出,理由说白了只有一个:为了心底那份骄傲,不屑于和别人竞争。
2003年,中国男篮帅位搞起了竞聘制,宫鲁鸣根本没有报名,然而却被列为9名候选人之一。不过在第二轮宫鲁鸣就选择了退出,在谈到原因时他说:“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做好青少年训练和培养工作,希望为中国篮球多培养一些好苗子,再说也到了为年轻教练让位的时候了。”
借口给年轻人机会而选择退出,宫鲁鸣是不想让篮协领导面子上难堪——当时的大背景,就是奥运会后国家队要加强教练员年轻化,所以后来郭士强才成为中国男篮史上最年轻教练。不过2009年,郭士强率领的中国男篮兵败天津亚锦赛。
39岁时就带队杀入奥运前八,没人比宫鲁鸣更有底气当国家队主帅:“别人做中国男篮主教练怎么干,我管不了,但既然让我来做,那就要按照我的理解、我的计划、我的想法来打造这支球队。”
关键词3 魄力
“中国篮球不缺智慧和能力,缺乏的是实实在在干工作的精神。”宫鲁鸣在这支年轻的国家队集结之初,就给球员们提出了3周投中一万次的要求。这个要求看似苛刻甚至近乎无情,但宫鲁鸣是用NBA巨星科比的标准来要求队员的——原因很简单,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唯有苦练。
当初执教中国女篮时,宫鲁鸣曾有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特意率全队去市场买碗!当时队员们有的买了铁碗,有的买了塑料碗,宫鲁鸣却买了个瓷碗。后来他拿着碗告诫队员:“我的寓意是想告诉大家,你们来了并不代表就能占住这个位置,我想说我们这里没有铁饭碗,瓷碗不小心就会打碎,希望大家要珍惜机会,要努力地去训练提高自己。”
训练之外,宫鲁鸣在用人方面也体现出教练权威。1996年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中国男篮在柳州封训时,一名已有名气的后卫未向球队报告便将妻子带到训练基地,宫鲁鸣知道此事后,立刻通知该队员离队。此外,那一年宫鲁鸣弃用阿的江,力排众议将李晓勇带到亚特兰大,也是当时国内篮坛的一个大事件。结果,奥运会同阿根廷的小组赛关键一战,李晓勇挺身而出贡献17分,帮助球队拿下这场生死战的胜利,中国男篮最终也以第八名的成绩创造奥运参赛史最佳战绩。
新一届国家队集训,孙悦、王仕鹏等之前国家队的主力球员,至今都没有进入到集训阵容当中,宫鲁鸣的意思很明确也很坚决,球员如果不主动表达继续为国效力的意愿,是肯定不会再披上国字号战袍的:“我只选拔那些有意愿为国家效力的球员,不愿意打的,没人求着你打国家队。”
关键词4 淡定
在中国篮球最青黄不接的时候重掌大印,宫鲁鸣不会不知道前方是一条什么路:是追求短期成绩给中国男篮重树信心,还是踏上一条漫长的重塑辉煌之路?这是摆在宫鲁鸣面前的两难选择,他果断选择了后者。
宫鲁鸣说,中国男篮现在最需要的,是卧薪尝胆或者叫韬光养晦:“球队只是刚刚上路,我不敢保证说我们的工作就是绝对好,绝对正确,但最起码我们现在干的,是我认为一支国家队或者一个职业球员应该干的正事儿,至于结果和其他的,都留给后人去评价吧。”
在宫鲁鸣的构想中,目前的中国男篮是一个重建“工地”:“我们盖的不是‘福利房’,所以不是养闲或沽名钓誉之地;不是‘临时过渡房’,因此也不会刻意为获得某一场赛事的胜利而急功近利;不是跻身小康水平的‘商品房’,仅以重夺亚洲冠军而满足……我希望中国男篮最终建造的是能代表亚洲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地标性建筑’。”
宫鲁鸣清楚,他所说的“地标建筑”并不一定会在他这一任上建成,他甚至无法预料自己能在目前的位子上呆多久,但他不在乎这些。“从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在我离任的时候,中国男篮有一个能继续完成‘地标建筑’的良好班底,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如果真有这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