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戴琳因暴力犯规遭禁赛三场
本土裁判执法水平再成热议话题
其背后是裁判输送体系的“瘫痪”
昨天,中国足协开出两张罚单,戴琳与韩鹏因在比赛中出现暴力行为,均被停赛3场、罚款15000元。这原本是两次普通的处罚,却引发了外界的讨论。
有人认为,戴琳在比赛暂停时搂打国安球员马季奇导致其倒地,足协做出的处罚无可厚非,不过在此前马季奇与戴琳就曾有过多次身体接触,戴琳也称马季奇有过掐人的行为,不少人认为罚单背后反映的是主裁判判罚尺度的问题,如果此前就对二人提出警告,或许戴琳搂打的一幕就能避免。此前,国安球员格隆还因在中超联赛中击打戴琳同样被处以停赛3场的处罚。而韩鹏在联赛客场挑战辽宁宏运的比赛中,肘击辽足中后卫米切尔面部,导致后者痛苦倒地,当时执法比赛的主裁判并没有做出任何判罚,让韩鹏在比赛中逃脱处罚,这也暴露了裁判经验上的不足。
本赛季的中超联赛,多次出现错判、漏判,甚至改判的情况,除了执法尺度掌握不当,还有一部分是欠缺执法经验,以及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国本土裁判并不容易,要经过层层选拔和测试,而在执法比赛中也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中国足球要想有所提高,不仅仅是依靠联赛日渐火爆、国足取得成绩和加大青少年足球建设那么简单,中国本土裁判的执法水平如果跟不上,同样会限制联赛的发展。
市足协点破“窗户纸”
人员匮乏水平遇瓶颈
球员在场上与裁判理论,教练因抱怨裁判水平被罚上看台,更有俱乐部在赛后向中国足协申诉裁判判罚不公……中国足球渐渐复兴的同时,裁判问题却层出不穷,这究竟是为什么?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找出了背后的原因。
土哨为成长“买单”
2009年,中国足球经历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赌扫黑风暴,上至足协高层下至裁判球员,均有人落网。反赌风暴之后,中国足球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在受到相关部门查处的人群中,裁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可以控制比赛的走向甚至是比赛结果。经历了阵痛的中国足球在崛起的同时走了一些弯路,裁判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在联赛中凸显。
记者从中国足协了解到,与往年不同,本赛季的中超联赛并未请外籍裁判,本土裁判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在上个赛季,裁判方面的“后勤工作”可谓相当到位,一是所有的裁判都配备耳麦,便于沟通;另一个则是一些焦点比赛会请来有经验的外籍裁判执法,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不过在今年,中国足协并未请任何外籍裁判,目的是为了给本土裁判更多锻炼的机会。然而,但由于经验方面的欠缺,在面对一些棘手的判罚时,裁判们做出的判罚往往难以服众。
输送体系处于“瘫痪”
此外,中国足球在裁判员的培养和输送方面也并不理想。以沈阳市为例,目前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在沈阳市足协注册的有执法职业联赛资质的裁判共有6人,沈阳市足协秘书长范广会告诉记者:“这6名裁判中,中超联赛有3名助理裁判、中甲联赛有1名助理裁判、中乙联赛有2名助理裁判,其中只有1名中超助理裁判是国际级,其余5人均是国家级裁判。”
据记者了解,以往沈阳市足协下属的各区都有自己的会员协会,各区会员协会有自己的裁判员组织。各区培养裁判员输送到市足协,市足协再选拔裁判进行注册,然后输送到更高级别的联赛。但是近几年这样的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导致裁判员的输送出现了问题,“沈阳市注册裁判最多的时候有80多人,现在注册的裁判还不到30人,这样的体系在瘫痪之后,我们就‘没有腿儿’了,比赛减少,裁判员也输送不上来,水平也受到限制。”范广会说。事实上,沈阳市足协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内其他城市同样面临的问题。
随着下半赛季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的推进,保级和争冠将逐渐进入白热化,裁判员的执法问题也会受到更多关注,如何保证裁判员在比赛中准确执法,避免错判、漏判的情况发生,不仅是中国足协和裁判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各支职业俱乐部关心的问题。
裁判问题,要治标更要治本。所谓治标,就是提升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将场上出现争议判罚的几率降到最低,从技术层面减少误判的可能性。毕竟,足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是简单的运动,球场上的瞬息万变也考验着裁判的能力;而所谓治本,就需要中国足协的裁判管理部门在严格把关的同时要加强监督,对于一名裁判到底是不是“昏哨”或者“黑哨”,中国足协并不允许球队做出评判,而在原本有权利也有义务做出评判的足协,也不应得过且过,一罚了之。
此外,中国足协还可以考虑引进门线技术,用高科技手段弥补不足。而在一些焦点比赛中,起用外籍裁判也是一个可行方案,毕竟一个高水平的洋哨对于这样的比赛更具备掌控能力。
本专题撰稿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