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文体综合

人民日报:体育好苗子为何挖不来

2014年11月14日 17:06: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推进专业体育系统的后备梯队培养向校园转移,近年来呼声渐高。体育的属性与规律正随着时代发展越发清晰,打破部门藩篱去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解决的将不只是“好苗子挖不来”的问题。

      推进专业体育系统的后备梯队培养向校园转移,近年来呼声渐高。对于足球、篮球等社会化程度极高的项目来说,更有“舍此别无他途”的认识。不过,最近听到一位职业俱乐部总经理感叹,现在不缺好苗子,但挖不来好苗子、留不住好苗子。上学和打球之间,人为的鸿沟依旧。

      这位总经理说,家长遇到上门游说的他们,恨不能躲得越远越好。为什么?因为大学联赛不允许在专业队注册过的球员参加。对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进了专业队,就不能再靠体育特长上大学。而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往往令家长望而却步,权衡下来,选择上大学自然更为现实和保险。

      另一方面,一些从外地找来的好苗子,又因为学籍等问题难以妥善解决,缺乏保障感,也无法安心打球。有人将这些问题归咎为教育系统对体育“不够重视”。实际上,这更像是体育和教育系统长久以来不相来往、彼此隔绝造成的“互斥”。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目前的体育和教育运行系统,都未能将体育的多元属性充分开掘,随着时代发展,积弊日渐暴露。而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打通与融合,彼此的“壁垒感”自然挥之不去。

      从以往情形看,学校拒绝专业队球员,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校园无关,只是将大学学历视为“镀金”。这种“特殊学生”代表学校参赛,非但难以和校园体育文化发生真正的化学反应,还让那些从学校体系中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感到压力。

      而专业体育系统希望学校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给予更多支持,则是因为存在多年的体校已日渐凋零,招生的来源和出路都成问题。竞技体育成了无本之木,谈何可持续发展?

      如果双方都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待和解决问题,要求对方拿出优质资源,壁垒大概很难破除。这也从深层折射出各自体育观的局限。体育不仅是拿金牌,更应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体育的价值,也无法以升学率简单评判。体育的属性与规律正随着时代发展越发清晰,打破部门藩篱去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解决的将不只是“好苗子挖不来”的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