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贾小亿 黄孟娜 陈莹 临沂报道
“收到了一封自称‘小透明’的朋友的来信,让我们一起来给他想想办法。”在教室内,法官点击屏幕,青青兔和柠柠鸭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一问一答间,校园欺凌的难题迎刃而解,法律知识被娓娓道来。课堂内的孩子们看得专注,视频播放完成后,孩子们踊跃举手,询问法官法律知识。
这堂深入浅出的法治课,是临沂法院“青柠计划”的日常一瞥。三年来,“小兔冲鸭”跑进2000多场课堂。校园之外,从“司法先议”机制的前置干预到“青柠计划”的破圈普法,临沂法院以创新为刃、以关怀为脉,将司法保护从冰冷的条文转化为可触摸的温度。
机制破冰 从“末端惩戒”走向“全域守护”
当传统司法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复杂命题,临沂法院以创新为刃,斩断困局,织就一张“预防—干预—矫治”的全周期守护之网。
2024年,一项名为“校园安全司法先议”的机制悄然改变校园生态。法官不再坐等案件上门,而是携法入校,与教师、家长组成“护蕾同盟”。57个校园办公室如同法治前哨,对霸凌、逃学等苗头问题“早发现、早介入”。在临沂实验中学,一堂由法官主导的法治班会,让几名因琐事剑拔弩张的学生握手言和;在职业学校,志愿者用方言演绎的法治情景剧,让晦涩法条化作笑声中的领悟。试点一年,临沂市兰山区未成年人犯罪率从51.9%断崖式降至14.6%,这一“司法提前量”模式被全省推广,成为预防犯罪的“金钥匙”。
创新不止于干预。在沂水县“马”上回家调解室,原被告席被“爸爸”“妈妈”的温情称谓取代,玩具与沙发消解对立,家风标语唤醒良知。法官以“一碗热粥调解法”化解离婚纠纷,用“全家福合影”弥合亲情裂痕。数据显示,该调解室成立后,涉少家事案件调解成功率飙升至92%,司法的人性化实践在此写下生动注脚。
而“青柠计划”的3000名普法志愿者,更让法治教育突破高墙。田间地头的方言普法、社区广场的法治故事会、校园里的“小法官”模拟法庭——法律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浸润生活。一位乡村老人感慨:“过去觉得法院远在天边,现在法官就在身边。”
柔性司法 以温情关怀重塑人生轨迹
在惩戒与救赎的天平上,临沂法院选择用司法的温度融化坚冰,让迷失少年重拾向阳而生的勇气。
当16岁的小卢因无证驾驶酿成惨剧,判决书后附带的“青橙计划”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法官联合企业开设烘焙技能班,助其考取职业证书;心理专家定期疏导,带他走出自责阴影。两年后,小卢的面包房年入十万,他给法官寄去一盒自制糕点,附言:“法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兰山区法院通过“司法+技能”帮扶模式,让83名涉罪少年掌握谋生技能,重新融入社会。
柔性司法的触角亦深入家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临沂法院发出69份家庭教育指导令,设立7个指导站,将失职父母“请进课堂”。在莒南县,一名沉迷网游的少年背后,是法官为父母定制的“亲子共读计划”——每晚半小时的陪伴,让疏离的亲情重燃。数据显示,接受指导的家庭中,未成年人行为偏差率下降65%,司法正以温情重塑家庭教育的根基。
对于深陷心理创伤的未成年人,专业团队成为“心灵修复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入驻法院,为80余名涉案少年提供疏导服务。曾因校园贷受害的女大学生小娟,在法官和心理专家的接力帮助下走出抑郁阴霾,顺利完成学业。“法律惩戒错误,但绝不抛弃灵魂。”法官于焕琴的话,道出了柔性司法的内核。
社会共治 聚多元合力绘守护同心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独角戏,临沂法院以司法为纽带,串联起政府、企业、学校的共治力量,绘就守护成长的“同心圆”。
在环保领域,一场污染环境案的审理掀起涟漪。沂南县法院不仅判决企业赔偿,更推动成立“环保小卫士”志愿队,让孩子们手持检测仪巡查河道,在实践中学法、护法。一起案件,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在少年心中播下责任之种。这种“判决+治理”的模式,让司法从惩处升华为教化,从个案裁判扩展为社会启蒙。
企业的社会责任亦被激活。信发集团等当地龙头企业在法院倡议下,为涉罪少年提供实习岗位;职业院校开设法治实训基地,让法律知识融入职业技能培训。数据显示,参与“司法+产业”帮扶项目的少年中,再犯罪率趋近于零,社会接纳度提升至89%。司法的边界在此拓展,成为连接个体重生与社会包容的桥梁。
而“法治副校长”的全覆盖,让司法保护深入教育末梢。2000余场法治宣讲、80万人次受教育——从防性侵课堂到网络安全讲座,法官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在兰山区法律童真主题公园,孩子们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宪法;法治动漫《小兔冲鸭》以萌趣形象斩获全国奖项,成为校园普法“爆款”。
三年间,临沂法院以“沂法守护”品牌为支点,撬动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工程:犯罪率下降37%,调解成功率超85%,200余个家庭因司法救助重获新生。这些数字背后,是机制创新的破冰勇气,是柔性司法的深沉温度,更是社会共治的磅礴合力。
司法的最高境界,是让犯错者重生,让无辜者无忧。惩戒与救赎平衡,当规则与温情交织,一幅以创新为底色、以关怀为脉络的未成年人保护图景,正从法庭走向社会,从理想照进现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幼苗,都将在司法的护佑下,挺立成昂扬生长的森林。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