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消费频道>美容健身

秋季药膳养生 早中晚各不同(图)

2014年09月01日 15:39:00 作者: 来源:扬子晚报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这给人体带来较大影响,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南京市中医院内科骆天炯主任中医师提醒市民,秋季养生也分早中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这给人体带来较大影响,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南京市中医院内科骆天炯主任中医师提醒市民,秋季养生也分早中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

      湿热重,防暑降温要继续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可以多吃清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豇豆、西兰花、鸭肉、莲藕等。

      推荐药膳:葛根荷叶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鲜葛根250克,鲜荷叶15克,精盐适量。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的功效。

      中秋>>>

      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推荐药膳:洋参荸荠饮

      材料:西洋参10克,荸荠50克,白糖30克。

      做法:将西洋参浸透切片;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将西洋参、荸荠放入炖杯内,加入清水约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除燥热的功效。

      晚秋>>>

      防燥又防寒,情绪要乐观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萧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推荐药膳:奶汤炖甲鱼

      材料:甲鱼一个、鲫鱼3条、火腿片、香菇片适量。

      做法:甲鱼洗净焯水后放入炖锅中,加入火腿片、香菇、姜蒜;鲫鱼洗净后,锅内加猪油,将鲫鱼过油煎,加水、姜葱,用大火煮至浓白;将鲫鱼汤倒入炖锅中,同甲鱼继续煎煮一小时,加入盐、味精调味。甲鱼有滋阴凉血益气的作用,秋冬时节吃甲鱼,对身体有补益。(xmm)

      钱文娟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王萍)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