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沂蒙随笔

门板上的留言

2014年09月16日 15:31:00 作者:沈静 来源:大众网
从童年的回忆走出来,看着眼前门板上的两行粉笔字,忽然觉得鼻子酸酸的,一种久违的亲切和酸楚像潮水般冲撞着我的胸口。
        为了赶时间,我抄近路拐进了单位北面的小巷。
        第一次独自绕进这静谧的老胡同,竟然有一种好奇新鲜的感觉。巷子不深,居住的人家却不少,一路上要经过许多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院落。我小心地骑着自行车,心里估量着,驶过前面那家高高的门楼,再绕过一块青菜地,就能看到公司的办公楼了。
        抬眼之际,一扇黑漆大门上的两行粉笔字吸引了我的目光——“张琦吃过午饭二哥家看店带钥匙”。没有标点,没有落款,没有日期,甚至句子的语法也有毛病……但是我知道,这位“张琦”一定能读懂这门板上的留言。因为,曾几何时,母亲与我也是这样留言的……
        二十多年前,我只有八九岁。那时我们还住在偏僻的山村里,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人在家中操劳。她白天下田劳动,晚上收工回来还要把带回来的草料切碎,喂猪、喂牛,然后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兄妹做布鞋……母亲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难得露出笑容。
        我家的田地距离村子较远,母亲每次“下湖”(当地人称到田里干活为“下湖”)前,都为我们预先做好午饭,自己就只带着两个煎饼出门。在我的印象里,从春到秋,地里仿佛有忙不完的活儿,耕地、施肥、播种、锄草、收割……她总是要在地里忙活一整天,待太阳偏西,估摸着我们放学了,才匆匆收工赶回家。到了春种、割麦或秋收的时节,母亲就更是起早贪黑地忙活。清晨,我们还没有睡醒,母亲已经出门;晚上,我们做完作业睡下,她还没有回来。有时许多天都见不到母亲的面,只有早上热在锅里的稀饭和冒着热气的馒头提醒着我们,她再忙再累也心心念念地牵挂着我们。
        有时候,中午放学路上,我跟同学贪玩回来得晚了,从门槛下摸出钥匙、打开堂屋的门,却发现早上母亲为我们留下的饭菜已被正在长身体、常常喊饿的二堂哥“扫荡”一空(当时,家在东北的三叔把二堂哥送到我家寄住)。于是,我只好东翻西找,往往最后在煎饼盆里找到一撂干硬的煎饼,胡乱揪一把塞进嘴里,又干又扎,咽不下去,就赌气跑到院子里,从地瓜堆里挑一块生地瓜啃几口。临上学前,就用粉笔在家门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几个“委屈”的大字——“我还没吃中午饭”。
        到了学校里要收学费的时候,我怕晚上和早晨都和母亲无法照面,耽误了交学费,就会提前在家门上写“交学费……元”。第二天中午回来的时候,饭桌上的小青花碗下,一准儿压着母亲为我预备好的学费。
        若是哪次考了一百分,我便会给母亲留言“考了100分”。用白色的粉笔将那“100分”的两个圈描画得神气活现,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母亲分享我的得意与快乐……第二天早上的饭桌上,肯定会有一份专门的奖励——一个圆滚滚、热乎乎的煮鸡蛋和大门上母亲留的“奖给静”三个字。
        农家小院的木板大门成了我和母亲的留言板,淳朴而真挚的情感在粉笔字迹里传递。至今回老家,左邻右舍的大叔大妈们还记得我写在门板上种种有趣的留言,像是“我要买铅笔盒”、“期中考试双百”、“明天家访早点回家”等等。这些留言现在看来是充满了童趣,但在当时,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对于母亲忙碌的委屈。
        从童年的回忆走出来,看着眼前门板上的两行粉笔字,忽然觉得鼻子酸酸的,一种久违的亲切和酸楚像潮水般冲撞着我的胸口。在这个通信发达的年代,看到有人用这种我所熟悉的、古老的方式留言,我的泪水奔涌而出。我突然那么想念逝去的童年,想念在老家生活的母亲……嗯,不管多忙,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陪她。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