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鲜花,没有条幅,没有鞭炮,鼓乐,1月21号一个十分钟的简短仪式,伴随着县里的五家班子加上县两院班子的牌子被运到历史博物馆,山东省苍山县恢复了2270多年的兰陵古县名。
据悉,兰陵县春秋时属鲁国,战国末属楚国。公元前256年,楚北伐灭鲁后,在此设兰陵县,荀子任兰陵令。兰陵是我国历史上首批建制县,至今已有2270年的历史,而且基本保持了建制的连续性,文化悠久,内涵深厚,影响深远,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该县《县志》记载,作为革命政权建制县,中共兰陵县委设立于1942年10月,比苍山县1947年设立早近5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区党委曾两度恢复兰陵县,1953年7月撤销,辖区大部分划归苍山县。另外,苍山县名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用字不仅同音,而且字型非常接近,与云南省大理“苍山”景区重名等,既不符合《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也经常引起混淆,给社会交流交往造成很大不便。
上世纪八十年代,省里的有关领导和一些专家学者就曾经提出恢复兰陵县的建议。近年来,一些关心苍山发展和兰陵历史的人士都积极呼吁将苍山县恢复为兰陵县,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也一直持续不断。2006年8月31日,该县政协通过汇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苍山县恢复为兰陵县的建议案》。2007年,该县根据上级要求,通过政府网站、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等形式,面向全县以及该县在外知名人士开展了民意调查,并获得了97.1%的高赞成率。2013年3月,该县政府再次在全县范围对恢复兰陵县工作进行了民意调查,赞成率高达99.6%,无反对票。
更名为兰陵县既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需要,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选择,顺应了社会各界的呼声和群众意愿。申报工作中,得到了上级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期间,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位老领导积极呼吁;民政部地名规划司、中国地名研究所,省市民政部门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去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今年1月8日,民政部行文批复(民函〔2014〕6号),同意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至此,该县更名兰陵县工作历时近八年,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该县表示不会忘记八十年前,我们党在这里领导“苍山暴动”这段红色历史,永远缅怀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县红色革命文化,该县委、县政府对文峰山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进行了重新修葺,并于去年12月31日,在金岭镇大圩子村“苍山暴动”指挥部旧址举行了纪念馆奠基仪式。更名兰陵县后,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的精神引领,我们要继承好、挖掘好、利用好。
对于恢复兰陵县,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事项,该县严格按照程序和纪律规定,本着便民利民和节俭、从简、务实的原则,在各单位原来的牌匾上统一喷漆把苍山改为兰陵,政府的印章严格按照一对一以“旧”换“新”,原有的各种长期有效的证件不需更换,目前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可以继续使用,等有效期满后政府免费更换,如本人自愿可持有效身份证更换新证。在舆论宣传、门牌印鉴更换、证件信息更新等方面,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不必要的支出,不增加群众负担。
近年来,兰陵县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亿元,增长27.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3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8元,分别增长14%和17%。特别是“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山东南菜园”这些特色品牌。
下一步该县表示要着重宣传推介“华夏古县、文化兰陵”,深入挖掘荀子思想、萧氏望族、鄫国故城、兰陵美酒、泇河文化等一大批优秀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联结沂蒙山红色生态旅游和台儿庄红色旅游、运河旅游的重要节点,科学发展,积极作为不断提升兰陵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