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新闻动态>热点新闻

10万人大调查:1/3受访者名字蕴涵长辈梦想

2014年06月10日 15:00: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调查发现,64.8%的受访者得名于父母,17.0%的受访者名字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9.0%的受访者由亲戚取名,三者合计高达90.8%。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彭国翔认为,传统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人取名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漫画:张建辉

        原标题:10万人的调查显示1/3受访者名字蕴涵长辈梦想

      取名是一门艺术,有的朴实,有的独特,还有的十分有趣。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109230人参与),90.8%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名字是由家中长辈给起的,34.0%受访者确认自己的名字中承载着长辈的梦想。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90后占36.7%,80后占35.9%。

      64.8%受访者得名于父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为后辈取名字不仅重视音韵与内涵,也很看重行辈之序。这一传统已延续千年,显现了家族文化的深远影响。

      调查发现,64.8%的受访者得名于父母,17.0%的受访者名字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9.0%的受访者由亲戚取名,三者合计高达90.8%。其中,42.7%的受访者名字里含有自己的辈分。

      浙江台州高二学生庄启约虽然年纪不大,但深谙家族的辈分排序。他对家谱信手拈来,“福建锦绣庄氏后裔,本派始祖庄同……自十四世起拟定辈诗:‘君心至明,贤良荣廷,道德汝启,邦国永兴’。”

      他介绍,自己本来应该是“汝“字辈,但因祖父一辈孩子大多夭折,而本地方言“道”和“逃”音近,所以祖父一辈都用“德”字辈,我就袭了“启”字辈。祖辈多求取功名,出过状元、进士,后世子孙取名也沿袭了这份文气。

      在贵州工作的60后朱大坤名字里就包含家族的辈分。“我家族谱上的辈分诗为‘光、发、正、大、吉’,我父亲叫正富,几个叔叔伯伯分别叫正荣、正华、正贵,寓意荣华富贵。我叫大坤,妹妹叫大芬。”

      “不过,我没再给儿子取吉字辈的名字,而是取了单字‘腾”。按辈分诗来取确实是泥土味重了,也俗了。”朱大坤说。

      陕西咸阳的90后华创告诉记者,“我爸是‘民’字辈,我叔叔的孩子和我都是‘创’字辈。两个弟弟一个叫创新,一个叫创军。”成都女孩邓琳琳则表示,虽然父亲及几个叔伯都按辈分来取名,但到自己这一代时就不再在意辈分,辈分字对于女孩取名而言就更无所谓了。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指出,家族谱系排序以血缘为纽带,反映了家族世系渊源的传承状况,这一取名传统历经时代变迁仍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辈分字取名自古以来对男性的约束比女性更强,而随着独生子女人数增多,父母双方都希望将家族文化融入孩子的姓名中,这就让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辈分取名传统受到了挑战。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刘克明认为名字不是简单个体的代称,更联系着历史、社会、家庭。

      “人之有祖,族之有谱,就如同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族谱中,为昭为穆,为尊为卑,条分缕析。上祭祖宗徽号,下定子孙辈分。因姓寻名,因名知序,百世如一时,千里如一家。”刘克明说。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刘春暖)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