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新闻动态>热点新闻

博士教高中被疑人才浪费 媒体:若成常态是福

2014年10月21日 10:25:00 作者:肖应林 来源:长沙晚报
今年9月,33岁的李文菁结束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回到家乡武汉,成为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一名普通教师。(10月19日《楚天金报》)  在工作包分配的年代,于教育系统而言,当老师的基本学历门槛大抵是——中专毕业教小学,大专教初中,本科教高中。

      今年9月,33岁的李文菁结束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回到家乡武汉,成为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是该校引进博士毕业生以来的首位女博士后。据悉,武汉部分高中目前已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老师,一时间引发外界热议,博士毕业生教高中是否屈才?高中为何要招博士老师,是不是在提高用人门槛?(10月19日《楚天金报》)

      在工作包分配的年代,于教育系统而言,当老师的基本学历门槛大抵是——中专毕业教小学,大专教初中,本科教高中。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基本的学历门槛早已被突破,小学老师有大专文凭,高中老师手持硕士文凭者并不鲜见,但博士毕业加入基础教育这一行列,似乎还不多见。惟其如此,“博士教高中”是否大材小用、是不是人才浪费等,也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以常理论之,书读到博士毕业,已是一肚子学问了,要想在那些“高大上”行业找个工作,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为何现今一些博士生却选择进高中当老师呢?笔者以为,这既有社会就业大势的推进,也有个人兴趣在起作用。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学阶段是这样,毕业就业亦然。而从武汉的探索来看,不但招进来的博士老师乐学爱岗,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能用自己的知识、富于启发意义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欢迎,甚至是崇拜。既如此,谁又能说“博士教高中”是浪费人才呢?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关系长远。因此,“博士教高中”更深层次的启示在于,在人们对师资力量要求日高、追求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破除教育系统固有的用人思维呢?无疑,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创造条件,让更多对基础教育有浓厚兴趣的高层次人才加入进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里不妨引用报道的一个细节:博士老师丁妮在学校教历史,渊博的专业知识让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但她也面临另一种苦恼:在当下的高考指挥棒下,课堂仍是“填鸭式”教学唱主角。她举例说,上成吉思汗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成吉思汗的生平、重大历史事件信手拈来。但她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成吉思汗不死,他给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翻遍书本也找不出答案。或许,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思考过,但显然,提出来的问题,至少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吹着清风的窗口。

      教无定法。但始终得明白,教师首先应该是教思维能力的人,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在不少发达国家,之于教育,社会欢迎并崇尚高学历者的加入,哪怕是一个人、一次短暂的支教。在由教育大国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今天,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也正因此,“博士教高中”没啥不可以,而如能成为常态,则更是教育、孩子和社会之福。

      (评论员 肖应林)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王目光)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