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财经频道 > 最新播报 >

阿根廷经济滞胀趋势愈加明显

2013-02-17 15:01 作者:叶书宏 赵燕燕 来源:新华网
阿根廷经济低增长高通胀的态势在进入2013年后并未缓解。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阿经济增长率仅为1.9%,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持续增加,去年官方通胀率涨幅逾10%,今年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再增1.1%,创过去三年最高纪录。

      阿根廷经济低增长高通胀的态势在进入2013年后并未缓解。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阿经济增长率仅为1.9%,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持续增加,去年官方通胀率涨幅逾10%,今年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再增1.1%,创过去三年最高纪录。 

      民间机构统计数据更加悲观。据阿根廷具有影响力的“计量经济”、“艾立普西丝”等咨询机构估算,去年阿经济增长率在1%1.2%之间。尽管官方与民间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出入,双方对于阿根廷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的事实并无异议。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阿根廷经济同比增幅仅为0.2%,如果剔除季节因素,当月经济环比收缩0.3%。这表明,去年的经济停滞态势并未改变。

      2012年,作为阿根廷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巴西经济增长乏力,对阿根廷外贸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干旱导致作为阿根廷主要出口商品的大豆产量锐减,贸易盈余下降,加之数十亿美元外债到期,阿根廷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经济增长乏力的同时,阿根廷通胀压力持续增加。2012年,阿官方统计的通胀率为10.8%,而民间机构公布的通胀率高达25.6%。今年1月份,预期中的通胀缓降并未出现,民间统计物价月度涨幅高达2.58%,创过去十年最高纪录,即便官方公布的1.1%的物价涨幅,也是自20103月以来的最高值。

      分析人士认为,商品涨价和货币贬值对通胀的前拉后推效应日益显著:一方面,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等进口受限,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不少企业开工不足,供应短缺推动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扩大公共开支刺激投资和消费,央行直接补贴中央财政,导致货币超发严重,流动性过剩引发阿根廷比索加速贬值。

      今年年初以来,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控制通胀。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日前宣布,自31日起上调个人所得税征缴门槛,此举将使得82.52%的合法雇工免缴个人所得税。政府希望借此带动国内消费,同时缓冲通胀对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

      为避免阿根廷比索过度贬值,阿政府决定继续维持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措施。尽管这样做会对经济产生制约作用,但是在通胀预期不断上升、国际投机者下注比索贬值等多重压力下,阿政府必须维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便把比索汇率调控在一个合理区间。

      为遏制物价过快上涨,阿根廷政府还与大型连锁超市签订协议,宣布冻结商品价格两个月,商品涵盖从牛奶到空调等生活用品。但是分析人士担心,从历史上看,冻结价格对于遏制通胀效果甚微,相反可能因供应不足进一步加剧通胀。

      在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之间,阿政府目前仍倾向于后者。阿经济部长洛伦西诺表示,尽管阿根廷存在通胀问题,但目前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保持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为此政府将继续采取反周期措施,通过调节公共开支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年初,阿政府宣布投资10亿美元更新首都两条主要城铁系统,此后不久又宣布对约7000多公里的铁路线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希望借公共投资拉动国内相关工业部门发展。市场据此判断,消费和公共投资将成为政府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将大幅增加。但是分析人士警告,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将使未来的通胀形势更加严峻。(记者叶书宏 赵燕燕)

    (责任编辑:连繁繁)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