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六成小微企业融资难 为生存多靠“高利贷”
浙江小微金融实践在全国走在前列。然而,这个小微金融大省在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老大难问题时,同样愁眉蹙额《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多地走访发现,该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多达300多万户,其中没有贷款或贷不到款的企业占到六成多,而那些拿到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大多数也不得不负荷着沉重的非利息融资成本。
由于浙江省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限,更多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只能找民营担保公司。后者的收费标准为2至3个百分点,甚至5个百分点。
2013年8月,温州乐弛进出口有限公司从瓯海农村合作银行贷到100万元的“新温州人贷款”,期限一年,利息9厘多。公司总经理王斌认为,银行利息不算高,融资“贵”在银行体系外的收费。温州市总商会下属一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他进行了担保,担保费用包括10万元押金和2万多元的费用,要求一次性先付清,因此王斌实际拿到手的贷款仅为87万多元。“是怕我跑路吗,我还想他比我先跑了怎么办?”王斌不满地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要求资产抵押———若抵押不足则要求担保”,在这条贷款关系链条上,担保公司的存在是必须的,有争议的是担保费用的高低。
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属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我们收费标准为1个百分点(银行利率加1%),民营担保公司一般收2至3个百分点,收5个百分点的也有。”公司总经理周恺秉说。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的三得机械有限公司,在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有300万元担保贷款,由于担保公司是街道办事处参与出资成立的,担保费用也只要1个百分点。三得机械公司总经理闻树刚说,这几年来融资一直较顺畅,尽管外围形势比较困难,企业仍保持了较平稳发展,去年前10个月完成销售额4500万元,同比减少约1000万元,利润率保持在8%左右。
问题在于,目前浙江省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太少,已有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也不大。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理论上担保放大比例可达8至10倍,即担保20亿元贷款,2013年这家公司实际担保金额为14亿元左右,服务约300家企业。更多的企业如需担保贷款,就只能找民营担保公司。周恺秉说,深圳、北京等地一些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有10多亿元之多,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就可以做到100多亿元。
非银行渠道融资成本翻番
担保公司问题并不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全部,当银行贷款通过非银行渠道流向小微企业后,成本已远非银行贷款可以相比。
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余谦向记者提供了两组数据:温州市现有银行贷款余额约7000亿元,G D P约3500亿元,两者为2:1的比例,市面上的资金拥有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照理说不存在融资难;但是,该市工商注册的小微企业10多万户,银行业发放的贷款卡仅3万多张,意味着有6万多户企业没有从银行贷款。
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说,没有贷款卡的那6万多户企业,没有直接从银行贷款,融资需求显然是通过非银行渠道解决的。
温州的情势是整个浙江小微企业贷款现状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信息网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末,浙江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分别为21925亿元、2887亿元,均居全国首位,贷款累计服务小微企业户数111万户。这意味着,相对于浙江300多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言,没有贷款或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超过六成。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正规的融资渠道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还是非正规的民间借贷,其资金来源大部分还是从银行辗转贷出来的,如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按资本金1:1的比例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且其资本金本身也不排除是银行贷款。但是这些银行贷款通过非银行渠道流向小微企业后,成本已远非银行贷款可以相比。
目前浙江各家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普遍在6%至10%之间,而非银行融资渠道的成本一般是银行利率的两倍以上。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杭州多家典当行获悉,典当行的收费标准一般为“综合服务费+银行利息”,如财产权质押典当费率为每月2%左右,折合年利率24%左右;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折合年利率一般在18%以上,高的达20%甚至更高;民间借贷的官方监测利率,按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去年首次发布的利率指数,6月平均月利率指数1.3%,折合年利率15.6%,还不包括那些月息3%、5%的短期拆借利率。
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包祖明说,近年来,一些银行对发展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比较重视,不排除有少数银行在贷款利率之外变相收费的现象,但即便把中间收费折算进去,银行总的利率成本也不可能比得上15.6%的民间借贷利率,多数时候,银行只是把贷款利率降一部分下来,改成中间业务的名义收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