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培养学生运动,为了释放更好的自己

2014年07月15日 09:14:00 作者:王石川 来源:人民日报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标准》还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 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标准》还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 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初观之,《标准》显得较为功利化,洋溢着浓浓的“工具理性”气质,但稍微给当今大学生来一次“体检”,即可发现《标准》更像是一次及时的重新导航 ——通过硬性规定提高大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2010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 下降。某高校校运会,甚至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长跑项目,主要原因在于,“这两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架构了德育、智育、体育三维空间。缺少一只 脚,生命之鼎就无法挺立,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以为继,《标准》明确强调体育测试不达标无法评优、评先,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判断。当体育与学位挂钩,直接影响 到毕业乃至就业,哪个学子还敢冷落体育?谁还敢宁愿宅在屋里,也不愿走上操场、舒展肢体?

      不少大学生远离、排斥锻炼,追本溯源,与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埋下了不锻炼的伏笔。当体育课缩水,甚至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 点缀;当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体育不过关仍然一路凯歌……在争分夺秒的升学赛跑中,在竞争激烈的升学率比拼中,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很难给体育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体育被“降格”,锻炼被淡化,学生体质不佳只是表层忧虑,更深层次的社会性忧思在于,它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生体质弱,未必尽是机制之 弊。但这种“体质焦虑”,却提醒我们的管理部门拿出超越竞技体育、应考体育的思维,着力推动全民体育。如果把竞技体育比喻成体育的塔尖,那么全民体育就是 体育的基座。竞技体育的发达固然重要,全民体育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没有全民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就是沙上筑塔。

      拥抱体育、热爱锻炼本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从三千多年前射、御即被纳入六艺,到中国古代蹴鞠成为足球之源;从张伯苓的“奥运三问”,到举 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体育已不只是个体的梦想,更与强国梦、中国梦紧密相连。一位著名运动员说过,“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如果热爱体育真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强健的岂止是身体?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孟凡懂)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