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黄金周“异景”折射多少新需求

2014年10月08日 10:40:00 作者:毛建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它们或是刚刚出现,或是以前就存在但被忽略了,这些“异景”折射着某些新变化,假以时日,“异景”很可能成为常景。对于这一现象,比较主流分析是“假日游玩渐趋理性和成熟”,很多人“不愿意在热门时间凑热闹,可能选择错峰出行”。研究这些“异景”,才能让将来的黄金周更令人满意。

        每日一评

      有些“异景”已经清晰显现,有些只是初见端倪。研究这些“异景”,才能让将来的黄金周更令人满意    

      国庆黄金周结束了,有人用“堵挤脏乱”来形容过去的七天假期,其实并不客观。毕竟,“痛并快乐着”才是黄金周的真实色彩。在盘点黄金周时,有几个不同寻常的“异景”非常值得关注。它们或是刚刚出现,或是以前就存在但被忽略了,这些“异景”折射着某些新变化,假以时日,“异景”很可能成为常景。

      首先是“不游的人”。在关于黄金周的公共讨论里,旅游似乎成了唯一的话题,但如果我们把视线从高速公路和景区移开,会发现有许多人其实并没有去旅游。当然,每年都有不去旅游的人,而且迄今仍有不少人从来没旅游过。但我这里讲的“不游的人”,并非没钱没时间,相反,他们有很好的工作,有优雅的情趣,之所以不去旅游,是因为有着“惨痛的教训”——被“黄金粥”吓怕了,宁愿宅在家里也不愿意“花钱买罪受”。

      这种“不游的人”,过去也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放眼未来,恐怕会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很容易被贴上时代进步的标签。诚然,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带薪休假有关,他们将旅游放在了平时。但要看到,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多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不游的人”,城市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在文化工程的打造和营造上,有没有让这些留在城市里的人,感受到又一种假日的快乐?在推动带薪休假上,有没有拿出更实在的举措?

      其次是“不热的景”。一提到热门景区,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人山人海”这个词。许多景区确是这样,一些游客在朋友圈贴出照片即是明证。但是,同样被朋友圈证明的是,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一些热门景区竟然遇到了“凄风冷雨”。比如,10月1日当天,九寨沟首日进沟8000多人次,部分旅行社接待人数勉强凑够100人,景区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而据峨眉山景区统计,当天只有10200人次进山游玩,与同期相比减少了46%,房间预订还不到60%。

      对于这一现象,比较主流分析是“假日游玩渐趋理性和成熟”,很多人“不愿意在热门时间凑热闹,可能选择错峰出行”。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再看看当天其他一些景区的爆棚场景,这种分析恐怕就很难有说服力了。事实上,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信息服务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有关方面特别是景区能给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热门不热冷门不冷”的现象,还会这么突出吗?在旅游管理服务上,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有必要反思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先进理念,采用什么样的先进管理手段,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

      第三种“异景”是“不红的商品”。在旅游产业的全链条中,购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景区,文化资源不同,景区售卖的商品应该有着极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性。然而,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显示,“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在“不一样的景区,一样的商品”背后,既可以看到文化创新的“短板”,也可以看到旅游发展思路的“短路”。这说明,一些景区虽然转型发展喊了很多年,但还处于门票依赖的初级阶段,在推动旅游转型、景区转型上的认识和行动上,做得远远不够。

      仔细盘点这个国庆黄金周,还会发现其他一些“异景”。有些已经清晰显现,有些只是初见端倪。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异景”折射着新需求、新变化,很有可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到来。研究这些“异景”,才能让将来的黄金周更令人满意。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