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10月21日 11:24:00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

      国务院的相关意见释放出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积极信号。与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改革一样,中国体育的改革同样进入了“深水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解除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和建立职业联盟的呼声一直很高,究其原因,是相关制度限制了体育市场的繁荣。譬如,目前的赛事审批制要经过层层关卡,每一环节都有管理的权限和要求,这会给申办造成不小的麻烦。而赛事转播通常被电视台垄断,收取的广告费往往没能真正用于赛事的组织运营。至于建立职业体育联盟,虽然提法由来已久,但目前各俱乐部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管理,缺乏市场驱动的运作机制。

      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可谓击中要害。《意见》指出,要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要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在职业体育改革上,《意见》指出,要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在体育场馆运营机制上,《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总之,市场机制是改革的核心。可以预见,解除赛事审批、发展职业联盟将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果说“简政放权”意在发挥市场作用,那么“完善各项政策,支持兴办健身设施”的要求,就明确点出了政府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中需要发挥更多的作用。《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进一步研究鼓励群众健身消费的优惠政策。

      不难想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会对体育设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民众希望能配备更好的健身场所。单凭市场却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正因如此,才需要在此时格外突出政府的作用,利用财税、价格、规划、土地政策来加以引导,从而推动面向大众的体育设施和健身场所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见》专门规定了对体育产业的税收优惠,指出要充分考虑体育产业特点,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意见》涉及体育产业各个层面,其核心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务院的“简政放权”和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顺应了市场和民间的呼声,无论对体育行业,还是全体民众,都是重大利好。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