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依法文明理性是当代青年基本素质

2015年04月14日 10:35:00 作者:李晓梅 来源:中国青年网
青少年网民应该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从网络中辨良莠、获进益,自省自警,进而走向心智成熟,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网络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网民的精神家园,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厚度,是社会法治进程、文明进步的晴雨表。

      “争当网络文明志愿者 积极弘扬网上正能量”系列评论⑤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世界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增进交流的最大平台,这里应当成为青少年吸取养分、增长才干、完善人格的开放大学,而不是消解青春和是非不分的混乱所在,更不能沦为危害社会、挑战底线的法外之地。“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青少年网友既是网络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互联网文化的守护者和推动者,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是当代青少年投身建设法治社会、文明社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少年网民的正确选择和自觉行动。

      遵纪守法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每一个青少年网民必须恪守的行为底线。互联网是当今规模最庞大的信息和思想集散地,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由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全面、鲜活和深刻。但不可否认,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社交互动、信息服务、思想交流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担忧,如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侮辱、谩骂他人;网络欺诈、盗窃;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炒作色情、暴力等,有的行为已经击穿道德的底线,公然挑战法律的权威。非法的网络行为会给社会和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由于受众庞大、传播迅速等特点,网络违法犯罪对社会正义和公序良俗的侵害往往更为剧烈和广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中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现实社会中的各项规则同样会延伸到网络世界。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群体,在法律的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是正确的选择,也是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言行文明,是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质,也是青少年网民的应有之义。每个人都渴望他人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延伸到网络交流中。文明有序的网络社会能锻炼和提升青少年,而追求光明的青少年也会用得当言行自觉维护网络文明。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信息传播手段和平台中,从没有哪种平台像如今的互联网这样充斥着善恶不分和语言暴力:“某丝”、“某逼”、“某草”俯拾皆是,攻击、谩骂、恶搞屡见不鲜。面对以丑为美、以耻为荣的比坏心态,每一个对明天抱有希望的年轻人都不能漠然视之,都应该奋起抵制。网络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着青少年的人格品质。这里应该成为青少年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精彩舞台,而绝不能成为腐蚀理想信念、扭曲人生价值的没落之地。

      客观理性,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睿智的表现,也是青少年网民塑造完美人格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是思想交流、文化集萃的大观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这里吸取养分、表达思想、寻求共鸣。但如果仅仅从感性和表象出发,不经过甄别比较,不经过理性思考,所言所行难免陷入片面偏执,成为负面情绪的不当宣泄。这样的网络交流不仅不能激发智慧的火花,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甚至不能明是非、知荣辱,对个人及他人、社会有害无益。客观理性是优秀青年的必备素质,是走向人生成功的必要一环。青少年网民应该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从网络中辨良莠、获进益,自省自警,进而走向心智成熟,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网络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网民的精神家园,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厚度,是社会法治进程、文明进步的晴雨表。一个催人奋进的健康网络环境需要全体网民的精心呵护。只有秉持依法、文明、理性的上网理念,坚持不懈弘扬网络正能量,才能逐渐净化青年少网民的心灵,才能还青少年一个风清气正、精彩纷呈的网络家园。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晓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