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内外兼修,争当协同发展“模范生”

2015年10月15日 09:19:00 作者:刘同江 来源:大众网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一区四基地”,德州优化结构、更新引擎、提升质效,打好稳增长调结

      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10月7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29

      内外兼修,争当协同发展“模范生”

      刘同江

      10月13日,德州市市长陈飞对记者说,德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按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把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作为今后工作的主战略。而三天前,德州召开全市“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主题就是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是对接国家大战略、争当齐鲁先行者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素有“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见事早动作快,科学定位、积极争取,凭借优越的区位、扎实的工作、优良的环境,跻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这是德州的定位,也是山东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布局。在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要围绕国家战略招引项目,深度拓展与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项目合作。德州市已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因而,德州不仅肩负着自身借势跨越的责任,也担负着当好全省协同发展示范者的使命,承担起全省对接京津桥头堡的责任。

      协同发展,需要内外兼修、速度与效果兼顾、引资与引智并举。

      协同发展,对外是区域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德州是省内“一圈一带一区”战略的叠加区,现在又叠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有责任有条件对接各大战略、融入京津冀和省会济南。具体的抓手就是建设好“一区四基地”,路径就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软实力。在国家正式将德州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之前,德州就下好先手棋,开展对接央企强企、对接大院大所、院士德州行等活动,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建设飞地经济。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德州乘势而上,举办资本交易大会,到京津举行投资说明推介活动,建设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9月底举行了全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吹响全面进军“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号角。

      协同发展,对内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需要有资格有条件有优势,德州深知自己面临的叠加优势并非独有优势,甚至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往往处于边缘,拥有的多是“边缘机遇”,只有比其它地区付出更多、追求更高,修炼好“内功”,才有可能化机遇为动能。围绕“一区四基地”,德州优化结构、更新引擎、提升质效,打好稳增长调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