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便宜治病”的执念是在控诉看病贵

2015年10月15日 10:47: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重庆晚报》10月14日)  “百人百病,百病百因”,这个辩证法估计人人皆知,因此刘维忠提供的“偏方”未必科学。又比如感冒,“偏方”建议刚感冒时,用维C(5毛钱一袋)或速效伤风胶囊(6毛钱一板),如果发烧就加用安乃近(2元左右一盒,吃此药要多喝水)。

      近日,曾因回应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而走红网络的甘肃省卫生厅厅长(现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又火了——据称,刘维忠搜集发布在个人日记上的“偏方”,在微信、微博上广为传播,号称能用最便宜的药治疗常见病,受到许多网友追捧。(《重庆晚报》10月14日)

      “百人百病,百病百因”,这个辩证法估计人人皆知,因此刘维忠提供的“偏方”未必科学。何况,究竟是一般腹泻还是感冒,抑或别的疾病之征兆,恐怕最好还是听听医生怎么说。较真起来,“偏方”未必靠谱。比如腹泻,“偏方”说,一般用保济丸(3毛钱一袋)就可以了,如果较严重就用氟哌酸(7毛钱一板)。但医生会认为,不严重的腹泻可以使用保济丸,但针对性不强,效果有限;氟哌酸主要针对肠道细菌性感染,属于抗生素,不建议随意使用。

      又比如感冒,“偏方”建议刚感冒时,用维C(5毛钱一袋)或速效伤风胶囊(6毛钱一板),如果发烧就加用安乃近(2元左右一盒,吃此药要多喝水)。而医生则往往认为,普通感冒应尽量少用药,注意休息和营养即可;至于安乃近,副作用较大,美国在1977年就停止该药品的临床使用。凡此种种,解构下来,“偏方”似乎就体无完肤了。

      这些道理,听起来专业,民众未必不懂。但网友追捧的,也许并非“偏方”之灵妙,而是“偏方”之便宜。这让我联想起最近朋友圈转得较多的一则新闻:西安王先生有高血压,国庆期间血压一直降不下去,10月7日晚11时到西安521医院挂急诊,医生只开了4毛钱的药就让其血压降了下来,家人表示不可思议,“我活了53岁,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好大夫。”4毛钱的好大夫和几毛钱的偏方,之所以备受追捧,说白了,不过是民众对“看病贵”的抱怨的不满。

      最新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比重稳步上升,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1868.95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5.57%,与2009年比较,增长81.7%。由复旦大学牵头的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从1991年到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如果现有政策环境不变,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度增长率为14.33~18.24%。这当然是因为医疗保健的刚需多了,国家和个人舍得为健康花钱了,但不得不说,滥用药乱用药也占了很大比重。正因为平时伤风感冒去医院,没个一两百块钱不解决问题,超便宜的“偏方”才令人追捧;正因为急诊花费更是无底洞,“四毛钱”才成了交口称赞的神迹。

      迷信“几毛钱”的神医,终究是个传说,当年深圳患儿的“八毛门”事件足可引以为戒;但滥用药等过度医疗的症结,显然又不只是“近六成儿童尿中含抗生素”这么简单。说到底,“便宜治病”的执念,是呼唤制度化的科学诊疗,是呼唤更有性价比的公共医疗账单;“便宜治病”的执念,医学专家未必认可,但是,走向深改的医疗制度与机制,起码当心有戚戚焉。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张婷婷)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