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惠(右)在与朋友探讨歌词创作。
|
|
每天早晨,在临沂市北城新区朴园小学内,都会响起“高高的朴树下,盛开着一朵朵小花,争奇斗艳茁壮成长英姿飒飒……”这首朝气蓬勃的校歌歌词,出自山东久泰能源集团普通女工张艳惠之手。从2008年到现在,4年间,张艳惠写出了400多首歌词,260多首被歌手演唱。
邂逅贵人,走上歌词创作之路
4月13日,罗庄区盛庄街道吴白庄社区一个农家院里,正在工休的张艳惠坐在电脑前创作新歌词。
谈起缘何在工作之余创作歌词,36岁的张艳惠脱口而出:因为喜欢文学。参加工作后,她在业余时间写诗歌和散文。2008年,从来没有投过稿的她,试着向当地一家报纸投出了两篇散文,没想到竟都被采用了。
也就是这一年,她遇到了创作歌词道路上的贵人,她的启蒙老师——中国著名作曲家莎光。
说起莎光,张艳惠话语里除了崇敬,就是感谢。当年11月,张艳惠创作了一首关于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诗——《激情飞扬三十年》,并把这首诗贴到了自己的新浪博客里。没过几天,她的博客收件箱里收到了一个留言。一个名叫莎光的人说比较喜欢这首诗,问她能不能改成歌词。
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丈夫当时根本不信,张艳惠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她还是认真地把作品修改好后,发给了莎光。一个月后,莎光将谱好的曲子发给了她。
“因为这个曲子的旋律属于高难度唱法,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唱,并且光配乐伴奏费就得五六千元,所以没有唱起来。”张艳惠说。虽然第一首歌词没有真正变成音乐,但因为认识了莎光,张艳惠从此踏上了歌词创作之路。
2009年5月,张艳惠去江苏无锡旅游。在路上,当看到车窗外盛开的金黄色油菜花,一下子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忙掏出手机,写起歌词来,一首《油菜花儿,黄又黄》歌词诞生。回到家后,她把这首歌词发到了博客里。
莎光看到后,立马表示非常喜欢这首歌词,不仅亲自谱曲,还找人给配音。张艳惠说,后来这首歌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旅美女高音歌唱家张莉演唱,并在2010年5月5日央视4套“中国文艺”栏目播出的金色沙扬油菜花节上,作为压轴歌曲播出。
广泛涉猎,歌词被QQ音乐收录
4年间,张艳惠这位名不转经传的普通女工,在中国网络原创音乐圈内里却成了“大名人”。她创作的400多首歌词中有260多首被谱曲并由歌手演唱,除了央视播出外,还在全国KTV上架,有的还被QQ音乐收录。同时,她在中国音乐原创基地的博客访问量也已到700多万人次。
说起这些成绩,张艳惠连连表示都应归功于莎光等作曲家。“莎光老师一直很扶持我,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张艳惠感激地说。正因为莎光的帮忙,她在歌词创作中才不断进步,并不断取得成绩。
歌词创作分两种,一种是先写歌词,后谱曲;一种是先有曲,后填词。后一种难度很大,一般人做不好。去年夏天,莎光给张艳惠一个曲子,鼓励她填曲。“莎光老师要求很严。”张艳惠说,这种填词难度太大,她先后写了4个版本都没有通过。但想着一定要把莎光老师交待的事情做好!她便继续修改,后来这首《夏的喜悦》由原北京音乐台的副台长、歌唱家王萍演唱,在乐坛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张艳惠在歌词创作上的实力,也引起业界同行的关注。2012年1月12日,广东知名音乐人游东酉邀请她一起成立了新空气音乐影音工作室,主要承接原创歌曲制作,张艳惠负责歌词创作。
张艳惠说她创作歌词就是大杂烩,体裁范围很广,通俗、流行、爱情、歌颂、民歌的等各种体裁的,她都尝试去写。但相对来说,她写的最多的还是关于爱情的。因此,她被粉丝们戏称为“情歌公主”。
她创作的爱情歌曲《爱到痛处就分手》由一位叫何龙雨的网络歌手演唱,没想到也唱火了,不仅全国KTV上架,成为何龙雨代表作品之一,还被彩铃公司制作成了手机彩铃,供网友下载。
热爱家乡,欲写沂蒙经典新歌
热爱写歌词,能写出一首反映沂蒙老区新时代的经典歌词,这也是张艳惠“音乐是我一生做不完的梦”中的一部分。
谈及反映家乡的经典歌曲,张艳惠认为除了那首经典的《沂蒙山小调》为全国人民传唱外,再没有一首新歌能让全国人民熟知了,尤其反映沂蒙老区新时代的歌曲少之又少。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一首新歌,在全国唱响,让大江南北都能感知日新月异的大美临沂。
为此,她想了,也做了,先后创作了《想起沂蒙山》、《沂蒙山的歌》、《大美临沂》等,但她都不满意:“我相信,除《沂蒙山小调》外,总会诞生一首新歌歌颂咱们现在大美临沂的新变化,并像《沂蒙山小调》一样成为经典。我希望那首歌词由我来创作完成。”
说这句话,张艳惠是有底气的。现在,有许多网友慕名联系到她,希望把自己的感情故事写成歌词。同时,来自青岛、北京、广东、贵州等地的五六十个网络歌手也常联系她,希望帮他们写一些歌词。每次接到网友的需求,她都认真创作,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有的网友感到过意不去,提出给她一部分费用,她一一回绝了。张艳惠朴实地说:“我写歌词不是为钱,是为了那份创作的快乐。”
如此创作歌词道路还能走多远,还能出多大成绩?张艳惠没有底,但她认为音乐是她一生做不完的梦,因为在创作歌词中,她找到了生活的快乐,也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
文/片 本报记者 韩纪功 |
(责任编辑: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