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上的学生中午大都不回家,就这样趴在桌上午休。
|
|
这所学校,没有高大的教学楼和塑胶操场,但学生们个个勤奋好学,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看着让人心疼。
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很多都在外面打工,孩子们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自己照顾自己。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郯城县马陵山风景区小学的徐启龙校长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学校特别希望给留守儿童过个快乐的“六一”,希望得到社会帮助。23日,记者来到郯城县马陵山风景区小学,感受孩子们内心的渴望。
学校仅有2000本书 还是十多年前的
马陵山风景区小学,在马陵山脚下。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排透着沧桑的瓦房,一口教室50多名学生,倒也宽敞。徐启龙说,校舍是1995年建成的,早已被认定为危房。“教育部门要求留作观察,暂时用着!”新校舍建设即将动工,徐启龙说一定要尽早让学生们用上安全的校舍。
校园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院落,第二排教室前的绿化地里,种着八九畦土豆。“这是种给老师们吃的。”徐启龙说,“学校300多名学生,有200多名中午自带午餐到学校吃,这么多学生不回家,老师自然要留守看护,学校的小伙房又供应不了那么多师生同时用餐,只能求其次。”
一间铁将军把门的教室引起了记者注意,徐启龙带记者进入教室。教室中间两张绿色的乒乓球桌拼在一起,西墙一组书橱里摆满了陈旧的图书。“学校的图书有2000册,数量不算多,而且这些书都是建校时教育部门配发的,已经十多年没有更换了。不仅内容落后于时代,而且已经十分破旧。”学校引导孩子们利用午休时间进行阅读,可这些老旧的图书经不起翻阅就“散架”了。
节日愿望是有课外书和学习用品
放学铃响,孩子们笑着叫着冲出了教室。有的回家,更多的留在教室吃午饭。
在一年级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个孩子在啃煎饼。过去一问,孩子叫何润芝,今年7岁。一个煎饼,一块咸菜,就是他午餐的全部,但这样的午餐并没有破坏他的好心情,他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你昨天吃什么?”“煎饼和咸菜。”“前天呢?”“一样。”“还有其他吃的吗?”“有时候也吃土豆。”
“六一”即将来临,孩子们有什么愿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对城里孩子热衷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没有什么概念,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其他心愿显得较为单一。
许多孩子满怀求知欲望,但家庭条件限制了他们购买更多的书籍,他们有的只想拥有一套四大名著,有的不过想要一本图书,连书名都没有;不少孩子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说出来的愿望不过是一套衣服、一双球鞋……
“我想有支钢笔。”站在记者面前的邹玉洁,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透着一股灵气。这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孩子,父亲在2007年出车祸,长年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并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生命。由于家庭的变故,母亲改嫁,只有年老的爷爷靠种地维持家境。她说,她没有钢笔,老师规定要用钢笔写作业时,她只能向同学借。
鲁雨生的“六一”愿望是想要两本书,一本是《环游世界八十天》、一本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他说,他从来没有课外书,这两本书是课本上介绍的,他特别想看看。
邹家宝的愿望是:一些书、一些本子;韩雨龙的愿望是:一本课外书和学习用品……
孩子们的心愿都是希望得到课外书和学习用品,没有一个孩子写玩具或者零食。或许,这些离他们太遥远;或许,他们小小年纪,已经懂得知足。
本报记者 林伟伟 ll |
(责任编辑:韩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