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 芳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截至10月底,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已达132.7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票房收入,但其票房份额却降至41.4%,主导地位不保。而此前,国产片票房已连续9年超过进口片。
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配额增加带来的冲击是比例反转的客观原因,也使得今年档期出奇地混乱。但这种“出奇”今后将成“常态”,国产片要想实现“逆袭”,重回主导地位,不仅需要提高排片科学性,改革院线同质化现状,更需要提升国产片自身竞争力。
进口片凶猛来,国产片有点慌
由于从今年起我国每年增加引进14部进口分账大片,而且好莱坞电影公司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因此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今年纷纷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在进口片中,老片新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豪取10亿元票房。《碟中谍4》超过6亿元,《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冰川时代4》也都轻松拿下数亿元。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进口片排名前十影片的票房就高达47.8亿元,接近上百部上映国产片的票房总和。
“面对进口大片的凶猛来袭,国产片自乱阵脚,不幸成为‘炮灰’。”比格摩威电影公司负责人章杰表示。
“自乱阵脚”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今年排片发行上的混乱:6月1日,有《雨果》等10部电影同时上映;10月12日,又是10部影片上映,除《大海啸》脱颖而出,剩下的大多只是“影院一日游”甚至“半日游”;11月9日,包括《新妈妈再爱我一次》《茱莉亚的眼睛》等8部电影同时发片。
如此乱战并没有影响进口大片的收益,但国产片却因此损失惨重,今年前10月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仅有《画皮2》一部国产片以7亿元票房位列第2,其余9部全是好莱坞大片。
院线太过同质化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排片混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硬件不足,而在于发行机制不够灵活、科学和院线同质化严重。
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增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新增8.3块银幕,是2010年增长速度的2倍。
与此同时,登陆院线的影片也在增加,排片表日益密集。“一般影院的影厅在6到7个,如果一天上10部电影,可以想见的是一定有片子实际上无法排到影厅或者仅有几场。对于那些观众号召力差的,影院必定会让其迅速下映。如果不幸正面碰撞进口大片,那国产片直接就成了‘炮灰’。”章杰说,这种间歇式发作表面上看是影片太多而银幕数、档期有限造成的,根本上还是我国院线太过同质化。
东方影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告诉记者,有很多电影是具有地域性的,比如大片尤其是动作片更受到中小城市观众的喜爱,而文艺片、悬疑片则在一线城市的票房更好,“全国已经有这么多院线了,但都在上一样的电影,如果能差异化发展,根据自己院线在国内的布局情况,选择不同的影片发行放映,会更有利于做大国产电影的‘蛋糕’。”
国产片“逆袭”不靠保护靠自身
业内人士认为,档期混乱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下半年突然增加进口片配额所造成的,但要认识到,这样的“贴身肉搏”今后不再是偶尔,而将成为常态。对此,任何的保护政策都不如国产片自身加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与之相关的影院、发行、院线等各个环节也需要更加专业化,才能在日趋竞争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从近期来看,今年的贺岁档已被业内人士命名为“史上最激烈的贺岁档”,将有60部大小影片抢滩。对于国产片来说,贺岁档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大战役,能否在票房上追平前三季度23亿元的差距,实现“逆袭”,就要看这一仗的结果。
“贺岁档很关键,但不应采用国产片保护政策。以东方院线为例,今年的暑期档没有进口片,但总体票房却同比下降了25%,我们只是中等院线,大院线票房必然下降的更厉害。”陈卫告诉记者,短期看,保护政策没有太大作用,而且会牺牲影院和院线的利益,与影院建设热潮是相抵触的。长远看,保护政策更没用,只有增强国产影片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才有可能应对进口大片的冲击。
“从根本上来说,要靠提升国产片自身的战斗力才能够应对日趋严峻的竞争。”章杰表示,例如近期上映的香港警匪片《寒战》,仅5天就斩获过亿票房,说明只要好看观众自然买单,不会管究竟是国产还是进口。“国产电影粗制滥造的局面必须得到扭转,否则电影市场将被日渐增多的进口片毫不留情地吞噬。”他说。
(据新华社南京11月16日电)
(责任编辑:周传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