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在灾害面前的成熟和理性

2013年05月13日 08:38 作者:丁宜 来源:新华网
五年前,汶川受难,举世皆悲;五年后,芦山再震,全球聚焦。回首抗震救灾历程,国际社会如今纷纷以“反应迅速”“高效有力”“成熟理性”“以人为本”来描述中国式救援的成功,赞扬中国在地震灾害应急和救援方面的体制优势。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丁宜五年前,汶川受难,举世皆悲;五年后,芦山再震,全球聚焦。回首抗震救灾历程,国际社会如今纷纷以“反应迅速”“高效有力”“成熟理性”“以人为本”来描述中国式救援的成功,赞扬中国在地震灾害应急和救援方面的体制优势。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从汶川、玉树到芦山,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这种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人记忆犹新。

      无论是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等欧美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各国官员和专家学者的口中,都充满了对“中国速度”的赞叹之声。

      从汶川到芦山,灾难的历练,使救灾队伍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国救灾效率提升。在“中国速度”引领下,“中国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彰显,救灾援建更加科学有效、有序有力。

      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中国在救援上不仅快速,而且有力。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次救援显然“有条不紊”。面对地震“大考”,新加坡《联合早报》给中国政府打了高分,认为中国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震专家彭志刚认为,不论是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中国的救灾体系“行之有效”。德国地学研究中心专家汪荣江说,经过汶川地震,“一切显得更加专业化”。在“救灾不必到现场”“勿将震场变秀场”“切忌消费苦难”的呼声中,俄新网看到了“更多的理性”。

      不仅如此,五年来“救人第一”原则贯穿始终,以人为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日本《朝日新闻》和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纷纷关注中国领导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的重要指示,从中体味到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

      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验、一次洗礼、一次升华。自强不息,多难兴邦。在大地震颤中,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在灾害面前历练出的成熟与理性。
    (责任编辑:江志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获奖名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