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兰山区人民法院打造“互联网+”下信息化3.0版法院

2015年09月02日 17:14:00 作者:邓梦娇 王永涛 黄世栋 来源:大众网
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开通了流程节点短息提醒、身份证信息自动识别自动录入系统、文书二维码、电子邮件送达、手机掌上法院、执行单兵系统以及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公开平台 ,打造了“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3.0版法院,实现了诉讼服务“网格化、立体式全覆盖 ”。

        大众网临沂9月2日讯 (记者 邓梦娇 通讯员 王永涛 黄世栋)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开通了流程节点短息提醒、身份证信息自动识别自动录入系统、文书二维码、电子邮件送达、手机掌上法院、执行单兵系统以及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公开平台 ,打造了“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3.0版法院,实现了诉讼服务“网格化、立体式全覆盖 ”。

        2015年7月,兰山区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市法院开启司法公开信息平台,实施案件流程信息上网,实现了审判流程信息节点的短信自动提示,在立案、开庭、结案、法律文书生效以及执行过付款到位等重要节点,一切都由信息系统自动向当事人发送提示短信。当事人可以随时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就像我们网购时查到的物流消息一样,审判流程的各个信息节点都会以短信消息通知到当事人。”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张朝霞形象地向记者介绍说。

        该院建设了36个科技法庭,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备,覆盖院机关和六处基层人民法庭,直播、录播所有开庭案件,音视频记录所有法官接待当事人的过程,实现了庭审和谈访过程可再现、可复制、可还原。

    8月20日一大早,张兆伟律师就来到了兰山区人民法院律师阅卷室,查阅刚接手案件的电子卷宗,从进门到办理完手续,前后不过五分钟的时间,而以前按照传统方式,案件接手后,律师需要先提前联系承办法官,然后到法官办公室查阅案件的纸质卷宗,费时费力不说,遇到约好的法官临时有安排,来回跑个两三趟是正常事。张兆伟告诉记者,自从开通了律师电子阅卷平台,律师凭相关手续即可在律师阅卷室,随时查阅相关案件的电子卷宗,高效便捷,彻底解决了律师阅卷难的问题。

    除了律师阅卷平台,立案大厅还新增了材料收转平台,成为了便民服务的新窗口。据工作人员介绍,材料收转平台分为材料接收、材料领取和查询统计三个模块,工作人员可根据递送的材料,填写相关信息,信息确认后系统会自动向相应当事人和承办人发送短信,承办人会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并尽快到立案庭接收材料,在材料领取过程中承办人也需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录入和确认,并自动生成材料收转单。整个流程只需敲敲电脑键盘这么简单。

        兰山法院每位干警手机里都安装有掌上法院APP,提供审判工作、行政办公、司法统计、工具助手等三十余项服务,真正实现可移动办公。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田艳梅告诉记者,自2007年以来,兰山区人民法院每年受理各类案件2万余件,案件总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基层法院名列前茅,法院人均结案数量位居全国基层法院前列。案多人少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自从有了掌上法院手机APP,无论法官外地出差、还是培训学习,干警们通过指尖,就能随时掌握法院信息,处理案件,这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

        “掌上法院”是兰山区人民法院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兰山区人民法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全院已基本实现了审判体系和办案现代化,司法服务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诉讼服务措施网格化、立体式全覆盖,将诉讼服务贯穿于诉前调解、立案、庭审、执行、诉访等诉讼程序的全过程,以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为纽带,辐射6处基层人民法院,并继续延伸至社区、商城诉讼服务站和交警大队法官工作室。

        下一步,兰山区人民法院将大力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力争早日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把兰山区人民法院建设成为“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能法院。”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