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临沂涝坡殡葬改革“小户型”公墓省地减开支

2016年03月29日 08:10:00 作者:崔洪英 褚菲菲 来源:大众网-鲁南商报
去年清明节前,临沂莒南县板泉镇尚家涝坡村在村支部书记尚延刚的带领下,建成了60座“小户型”公墓。村支部书记尚延刚说,新建设的“缩小墓穴式”公墓共有60座双墓穴。要说建设缩小式墓地是为了节省土地,势在必行,这还可以接受,可要让村民改变传统殡葬习俗,这确实是个难题。

      去年清明节前,临沂莒南县板泉镇尚家涝坡村在村支部书记尚延刚的带领下,建成了60座“小户型”公墓。如今1年过去了,公墓利用率如何?村民接受程度又有多少?相比传统的土坟,这种小墓穴在农村推广的效果如何?有着根深蒂固殡葬观念的农民能否接受这种简单化的墓穴?又到清明时节,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27日,记者到尚家涝坡村进行了探访。


    在尚家涝坡村,改革后的每冢墓占地仅有0.8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土地占用率。

      由25平缩小为0.8平,60座墓穴够村民用30年

      尚家涝坡村是一个有着400口人、200亩耕地的普通村庄。在村庄西北角不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下,有一座座新旧不一的土坟。“这一片是村里的老坟地,是1973年以来村里故去老人下葬的地方,如今已有几十个坟头,占用了5亩多地。”58岁的尚延刚说。

      尚延刚接着说:“即便是拿出来这么一大块地,也仍不够用。近几年,有村民故去就埋在自家耕地里,土坟这里一座、那里一座,占用耕地不说,还容易引发火灾。”

      鉴于这种情况,根据上级要求的移风易俗精神,尚延刚琢磨着村里这种情况该怎么整。听说了莒南县大店镇建的小墓穴公墓能节约土地,他立即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十几个人到大店镇“取经”。

      回来后,尚延刚考虑再三,决定开建缩小式墓穴公墓。“别人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我当时也考虑到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村民观念上能否接受,但不能有困难就退缩了,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想了想,还是要做。”尚延刚说,就这样,在老坟地东邻开辟了一片空地,用来建设“小户型”墓穴式公墓。

      2015年清明前夕,一排排缩小式公墓建成,一冢双穴一共60座,一共是120个墓穴,夫妻合墓,每座墓占地0.8平方米。而之前的土坟少则占地25平方米,多则30多平方米。

      “土坟这种占地对比是惊人的,村里人均耕地才0.5亩,再继续占用的话,耕地将更紧张。也是基于这一点,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也要做这个改革。按照本村自然死亡率来算,这些墓可用30年,也就是说30年内无需再占土地。”尚延刚分析说。

      废除大棺材、吹手、破孝习俗,一场葬礼节省1.5万

      记者现场看到,一座公墓分福、寿两个墓穴,带“福”字的墓穴葬夫,带“寿”字的墓穴葬妻,人死后将骨灰盒置放在墓穴里面。墓穴正前方刻着两头小狮子,公墓上还雕刻着荷花。

      据尚延刚介绍,公墓全部使用花岗岩大理石建成,这种材质是最坚固耐用的,颜色为灰黑色,庄重肃穆,整块墓地全部砌着围墙。“建设这个墓地,花了近30万元,村里没向村民要一分钱,全是村集体想办法筹措的资金。”尚延刚说。

      可是如此费心,村民免费用,村民们并不一定都“买账”,主要是在殡葬仪式方面,一下子接受不了变化。建设公墓前,村里开会专门强调过规矩,墓地建成后,谁也不能搞特殊,殡葬形式也必须随之改革,不允许用大棺材,不能请吹手,除了直系亲属,其他参加葬礼的人不破孝。

      要说建设缩小式墓地是为了节省土地,势在必行,这还可以接受,可要让村民改变传统殡葬习俗,这确实是个难题。今年年初,村里一名老太太突发疾病去世,家人亲戚都想按照传统的习俗操办丧礼,可村里不同意,既然之前有规定就要执行下去。

      矛盾出现了,怎么来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不坚决,破了例,以后这墓地怎么推广?移风易俗怎么开展下去?面对这些问题,尚延刚认真做起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工作,也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他同意了村里的规定,并通过他去说服了其他亲属,这事最后圆满解决了。

      尚延刚说,以前村里有人故去,按照平均来算,一口棺材接近1万元,请吹手要4000元—6000元不等,还有破孝的花费,大操大办请吃喝的花费,一场葬礼下来,两万多花费还不一定够。而如今,一场葬礼至少能节省1.5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如今村民想得开,厚养薄葬渐成新风尚

      “小户型”墓地建成后,尚延刚首先想把耕地上那些零散的土坟迁过去。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村里下了一个通知,凡是在规定时间内把老坟迁到墓地的村民,每户补贴1000元。“只要有个带头的,其他村民就不会太排斥。”尚延刚说,去年10月至腊月期间,16处土坟陆续迁到了墓地,其中合葬的有6座公墓。

      有村民也曾经在意墓地风水的问题,害怕迁了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福寿,尚延刚又给大伙做思想工作,“所谓风水,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完全是心理作用。如果祖坟能决定一切,那这世界上哪还有贫穷、疾病和痛苦,人人都当官发财了。”通过这么苦口婆心的说教,还真管用,破除迷信观念的村民越来越多。

      “其实还是村民思想觉悟有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疑虑,但总体上都积极配合,工作才能这么顺利。”尚延刚说。

      71岁的尚修德是该村当初去大店镇“取经”的十几人之一。对于建设缩小式墓地和破除传统殡葬习俗,他完全想得开。“我们这代人都是以土地为生,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如今看着耕地越来越少,打心底里疼,我们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开发利用,也想留给他们一片青山绿水。”尚修德说。

      “其实,人死后埋在哪里,怎么埋都是个形式,只不过是为了有个地方祭奠一下。活着的时候多尽孝就行了,死后不要大操大办,对死者无益,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有时花费巨大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简单葬了就行。”尚德修老人的观点是厚养薄葬。

      “你看,那里还有一片空地,我们准备二期开工接着建设这种墓地,然后把西边那些土坟全部迁过来。”尚延刚指着墓地背面一块空地说,这样,几十年村里都不用为选择墓地发愁了。

      部门看法

      造福当代和子孙“小户型”公墓做法值得推广

      “小户型”墓地既节省了开支,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推动了移风易俗的进展,实属利国利民的好事。对此,临沂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刘敬刚说:“莒南县板泉镇尚家涝坡村的做法减轻开支、节省土地,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非常值得倡导和推广。”

      2016年2月19日,民政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并于当日起实施。

      《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一条规定要着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着力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树葬、撒散、骨灰存放、小型墓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据刘敬刚介绍,目前,临沂正在逐步推广节地型公益性公墓,除了莒南县大店镇、板泉镇有,临沭县也有几处公益性公墓,平邑县平邑街道还设有骨灰堂,沂水县也在积极推广。

      记者 崔洪英 褚菲菲 通讯员 孙建军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