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公益>公益头条

“中国好人”吴子云:一个村医半世纪的守护

2016年01月13日 09:46:00 作者:林志明 张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或许是因为常见母亲痛苦的病容,吴子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将来成为一名医生,为一个个患者消除病魔的侵扰。勤学,好学,苦学,吴子云把学到的知识与医疗实践很好结合,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或许是因为常见母亲痛苦的病容,吴子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将来成为一名医生,为一个个患者消除病魔的侵扰。

      1961年,经村里推荐,17岁的吴子云来到福建建阳卫生学校学习。次年,他回到村里的保健站,当了一名村医。这一个简单的选择,让吴子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

      江坊村是福建南平麻沙镇第三大村,2600多人口散居大山深坳,方圆数十公里。过去,无诊所,没村医,山路崎岖遥远,村民出山看病,太难。有的重病患者,抬到半路,撒手人寰。

      吴子云在乡亲们期盼和怀疑的目光下开启了他的行医生涯。每天,他背着药箱,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治疗疾病;山路坎坷,摔爬滚打,家常便饭;蛇蝎伏击,不足为奇。

      吴子云深知,仅靠两年卫校学的那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上县城进药时,挤出微薄的收入买些医药书刊自学;遇到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跑到县乡医院找老师求教;上级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他总是积极争取参加。

      此外,他还通过拜师访友,从民间学到了很多医书上记载甚少的诊疗知识。为学针灸,他不惜把自己扎得遍体鳞伤,有人说他“傻瓜”,他说,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针灸的妙处。

      勤学,好学,苦学,吴子云把学到的知识与医疗实践很好结合,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严谨的作风和一心求学的品德,使他的医学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55年来,在他的手上,从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

      坚守,奉救死扶伤为天职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必须随时无条件地听从病人的求助,乡村医生当然也毫不例外。

      在吴子云眼中,“病人的要求就是最高指示。”因此,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他都处于待命状态,只要患者求诊,他便会立即背上药箱赶过去,时常半夜出诊,天亮才归。不管炎炎夏日,抑或数九寒冬,风雨无阻,有求必应。

      “一夜出诊两三次、一顿饭吃三四次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时理发理了一半,患者家属赶来求助,我便带着‘阴阳头’出诊,一路上被人笑话。从医五十多年,只要有病人来,我就得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忙活患者。”吴子云说。

      已记不清,多少个寒夜他独自打着手电筒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去解救病痛中的乡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条件差,每次出诊他只能用两条腿步行;八九十年代有了自行车,他几乎每年要骑坏一辆车;后来,他又学会了骑摩托车、电动车。如今,年纪大了,家人不放心他骑车出诊,女儿女婿就成了他的义务驾驶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闽北的虐疾流行,我一天曾接诊76个虐疾患者,打针、挂瓶、配药,一天忙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吴子云回忆说。

      长期的农村医疗工作,吴子云积累下丰富的急救经验,由于他果断及时的处置,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夏天,一位村民在烤烟房劳作时,不慎被电击倒,心脏和呼吸都十分微弱。吴子云赶到现场时,这位村民的家人哭成一团,束手无策。有人建议立即送大医院抢救,吴子云断然阻止。他一边打电话与镇卫生院联系,要求派车和医生前来增援急救,一边和村卫生所的另两位医生轮流为患者做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现场抢救,这位村民苏醒过来。

      凡人,用善举点亮人性之美

      半个多世纪来,吴子云的喜怒哀乐总是和病人紧密相连。当病人被病痛折磨时他忧心如焚,当病人转危为安时他又满心欢喜。家人都说,他的心里只装着病人。

      吴子云年过七旬,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三个子女都劝他别干乡村医生了,吴子云说:“乡村医生责任大,收入低,难处太多了,真是不容易,但让我离开这个岗位,还是舍不得。乡亲们信任我,需要我。我不为财,也不为名,只愿意为乡邻们的健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村里有位老人,患上了严重的胃出血,生命垂危。儿女们要送他上医院治疗,可老人死活不肯,理由是万一死在了外面,根据风俗习惯遗体就不能回村了。吴子云知道后,亲自上门做动员工作,承诺自己陪他上医院治疗,万一真的不治,一定把他送回到家里。老人同意了,经过医院手术治疗,身体很快康复。老人的女儿拉着吴子云的手千恩万谢,老吴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有的村民经济条件不好,找吴子云看病抓药,只好先赊账。50年间,救过多少人,赊过多少账,他已记不清;很多欠账时间一长,吴老就把它抹了。吴子云常说:“作为医生,能帮助贫弱的病人,既是美德也是责任。”

      去年以来,吴子云患上了重病,家人不让他再去村卫生所上班。一些信任他的患者找上门,请求诊疗开方,吴子云总是挣扎着起身,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为患者解除痛苦。

      一个人,半世纪。大山巍峨,溪水蜿蜒,见证着“中国好人”吴子云守护乡邻健康的平凡与崇高。(完)作者 林志明 张新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张婷婷)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