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演出现场。
由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正在济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参加展演的33台剧目里,来自临沂的大型歌舞《沂蒙印象》和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先后绽放在泉城舞台上,集中展现了临沂市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沂蒙印象》开红色歌舞先河
10月5日、6日,由临沂大学师生创作编排的大型歌舞《沂蒙印象》在济南铁路文化宫连演两场。作为“喜迎十八大,相约十艺节”2012全省优秀舞台剧目中惟一一部歌舞形式的大型剧目,《沂蒙印象》艺术地再现了“沂蒙精神”诞生、形成、发展和升华的过程。全剧共分山高水长、蒙山脊梁、沂水胸怀、沂蒙放歌四个篇章,生动演绎了沂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沂蒙精神的伟大内涵。
《沂蒙印象》总策划、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介绍,《沂蒙印象》与已成功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以及即将打造的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共同构成了临沂大学沂蒙红色乐舞剧系列三部曲。创作排演沂蒙红色乐舞剧系列,是临沂大学拓展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这些作品也是临沂大学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
情真意切的表演、华美大气的场景、气势磅礴的音乐效果,不时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激情呐喊声。省实验中学学生张洁雯说,演出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比电视中的演出更有现场感,比课本里的内容更真实,让她对伟大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全场起立为《沂蒙情》鼓掌
10月8日晚,《沂蒙情》在济南铁路文化宫首演。晚上7点整,离开演还有30分钟,剧场里已经坐了不少观众。记者了解到,《沂蒙情》这部新编柳琴戏剧目是第一次登上济南舞台。
据《沂蒙情》编剧王新生介绍,该剧摆脱了同类现代战争题材剧目中讲故事、重传奇的色彩,始终瞄准三位平凡女性的心路历程,写出她们身后的红嫂群体所代表的沂蒙精神,这是一个突破,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新鲜感,同时又不失大气、凄美、悲壮和空灵。
沂蒙精神动泉城,柳琴芳华醉齐鲁。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红着眼睛,起身鼓掌,叫好声经久不衰,以至于被鲜花包围着的演员们多次返场谢幕。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尘封很久的记忆瞬间被打开了;这是一部老百姓渴盼已久的好戏,感谢临沂给省城观众带来一场非常震撼的精神食粮。”济南联通公司的职工王来运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作为一名曾在临沂地区工作生活过的济南知青,王来运把沂蒙老区视作第二故乡,她说,《沂蒙情》的每一位演员、每一场场景都真实再现了当年老区人民对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要给后代讲述这段‘沂蒙情’,让他们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唱腔在保留传统柳琴戏“拉魂腔”的原汁原味基础上,融入民乐风格,突出舞美效果,完美调和,达到了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现代柳琴戏效果。滨州市邹平县吕剧团的王霞看过《沂蒙情》后大呼过瘾:“女主角‘山杏’的唱腔听起来特别舒服,听后不由自主地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临沂的这个戏真不简单。”
距离今年8月晋京展演仅仅过去2个月,《沂蒙情》又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二度创作。导演梅晓说,展演为修改提供了动力,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借晋京展演的契机,《沂蒙情》剧组广泛征求观众、专家的反馈意见,组织力量进行遴选会诊,从剧本、唱腔、音乐、舞美、灯光到主题立意、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反复研讨、加工、修改,力争培育出能传之后世久演不衰的艺术经典。
在向十艺节冲刺的道路上,《沂蒙情》渐放异彩,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刘遥
(责任编辑:庄红)
|